2019-03-23

【台灣/愛滋】180828 蘋果新聞:愛滋預防性投藥計畫 開放1000名額自費1萬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宣布,預計今年9月中旬至明年12月31日,全台31家醫療院所執行「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提供愛滋感染者伴侶及30歲(含)以下有高風險行為者,共計1000名預防性投藥整合型服務,每人一年自付1萬元,即可預防感染愛滋。

衛福部疾管署呼籲,預防愛滋最重要的是做好全面防護措施。(記者林惠琴攝)

衛福部疾管署呼籲,預防愛滋最重要的是做好全面防護措施。(記者林惠琴攝)

疾管署指出,PrEP是國際上降低愛滋疫情的輔助工具,民眾在可能與愛滋病毒感染者有體液接觸前,給予藥物預防被感染可能,只要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抗病毒藥物,讓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預防效果可以高達90%以上,但並非百分之百,因此仍須使用保險套。

疾管署強調,計畫中的整合型服務包含藥物、安全性行為、愛滋防治衛教、諮詢、性病篩檢、藥癮、精神情況評估,並適時給予戒治或轉介服務等,符合條件的民眾加入計畫後,一年自付1萬元,相當於每月花費不到1000元,就可有效預防感染愛滋,是對一項對自我健康值得的投資。

對於有些民眾可能擔心長期用藥會有副作用,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林錫勳說明,PrEP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包括頭暈、噁心及腸胃不適等,大部分相當輕微,僅少數可能發生骨質流失或腎臟功能異常,但停藥後就會恢復,因此需要依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檢查。此外,PrEP不用服用一輩子,當可能感染愛滋的行為風險因素消失,就不必再服藥。

疾管署也再次呼籲,預防愛滋最重要的是做好全面防護措施,像是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不共用針具、稀釋液,不使用毒品、定期愛滋篩檢等,以降低感染風險。…

2019-03-23

【國際/愛滋】190305 自由時報:全球第2例!接受幹細胞移植 愛滋男體內HIV病毒消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今(5)日刊載研究指出,一名英國愛滋病患在接受對HIV病毒有抵抗力者的骨髓幹細胞捐贈後,體內已經找不到任何愛滋病毒。專家認為,這可能將是全新愛滋療法的新曙光。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大學感染與免疫學系教授古普塔(Ravindra Gupta)表示,這名居住於倫敦的匿名男性病患於2003年發現罹患愛滋,2012年開始進行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RV)治療,之後又發現罹患淋巴癌,因此2016年接受幹細胞移植,並從捐贈者獲得能抵抗HIV的突變基因(CCR5 基因突變)。

在幹細胞移植手術後的1年4個月間,該病患持續接受ARV治療,1年半前他中止投藥,至今仍未驗出HIV。但古普塔說,目前就斷言「治癒」(cured)還言之過早,應該稱患者是「長期緩解」(long term remission),還得要繼續觀察患者的狀態。另外,這種治療方式也不能適用於所有患者,但有望藉此發現全新療法。

報導指出,美國男子布朗(Timothy Ray Brown)是全世界第一例感染HIV後又成功治癒的患者,被稱為「柏林病人」。1995年布朗被檢查出HIV陽性,2007年時接受骨髓移植,後來體內再也找不到HIV病毒。不過,雖然學者嘗試將此方法用在其他病患身上,這10多年來布朗的痊癒歷程無人能複製。

古普塔表示,2名患者都經由類似的治療方式而緩解,這代表「柏林病人」並非特例,此療法或許可以消滅HIV病毒。但其他專家指出,對HIV病毒有抵抗力者的骨髓幹細胞捐贈,究竟是如何治療愛滋病患,其機制至今依然不明。此外,幹細胞移植伴隨巨大風險,無法用於其他情況良好的患者。…

2019-03-23

【國際/愛滋】190306 自由時報:骨髓幹細胞移植治愛滋 成功第2例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愛滋病治癒再現曙光!繼美國患者布朗(Timothy Ray Brown)二○○七及○八年在德國柏林接受取自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移植,體內導致愛滋病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自此消失無蹤後,英國五日宣告,相同的幹細胞療法也在倫敦一名愛滋病患者身上見效,令十年來不斷複製「柏林病患(the Berlin patient)」成功案例、卻一再失敗的全球醫界振奮不已。

睽違十年後,骨髓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療愛滋患者出現第二例,圖為史上第一位痊癒的愛滋病患者「柏林病患」布朗四日在美國西雅圖接受採訪。(美聯社)睽違十年後,骨髓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療愛滋患者出現第二例,圖為史上第一位痊癒的愛滋病患者「柏林病患」布朗四日在美國西雅圖接受採訪。(美聯社)

先前被譽為世上唯一治癒愛滋病患者的經典「柏林病患」布朗,一九九五年愛滋病確診,選擇五十九%患者採行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來抑制體內HIV繁殖;但他二○○六年又被診斷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在柏林夏里特醫院醫師胡特(Gero Hütter)安排下,接受兩次造血幹細胞移植。

接受具HIV抗體捐贈者基因移植

不過,他的捐贈者白血球表面不存在最常見HIV︱1進入宿主細胞所憑藉的CCR5蛋白質,其CCR5基因反而有一段長為32鹼基對的缺失,這種「CCR5-Δ32」削除性突變等同阻斷HIV︱1識別的門戶,擁有這種體質的百分之一不到歐洲人,也天生注定不會受到HIV︱1感染。布朗在第一次移植對方造血幹細胞當天,就停止了ART治療;三個月後,他體內幾乎測不到愛滋病毒,用來衡量免疫功能的「CD4」細胞數卻節節高升,至今不再為治療愛滋病所苦。

儘管危險且痛苦的骨髓移植手術並非愛滋病療法的上選,但○三年確定感染HIV︱1的「倫敦病患」也如法炮製,一六年接受「CCR5-Δ32」削除性突變者的骨髓,來治療一二年發現的霍奇金氏淋巴瘤。他只進行一次移植手術,術後十六個月才停止一二年開始進行的ART,一七年九月至今十九個月,體內不復見HIV蹤影。

劍橋大學教授古普塔(Ravindra Gupta)領銜的醫療團隊,五日透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及年度「反轉錄病毒和伺機性感染大會」(CROI),宣布這項暌違十年的「里程碑」。儘管古普塔說判定「倫敦病患」已痊癒仍「言之過早」,但已證明「柏林病患」痊癒絕非「僥倖」,也讓科學界研究這項愛滋病療法有了再出發的全新動力。…

2019-03-23

【國際/愛滋】190308 上報新聞:愛滋病治癒再傳喜訊! 全球第3例「杜塞道夫病人」

愛滋病曾被視為不治之症,但隨著全球出現3起成功治癒案例令醫界出現曙光。(湯森路透)

愛滋病不再是不治之症?目前全球已出現3名成功治癒愛滋病患體內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繼英國醫學團隊5日宣告,一名倫敦愛滋病患接受幹細胞療法後,身上的HIV已消失18個月未再復發。荷蘭研究員6日也在西雅圖愛滋病毒會議(CROI)上宣布,一名「杜塞道夫病人」(Düsseldorf patient)在停用3個月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後,也未在體內發現HIV。

 

2007年德國柏林以骨隨造血幹細胞移植,讓一名美國患者布朗(Timothy Ray Brown)體內的愛滋病毒消失至今,成功的案例被稱為「柏林病患」。12年後全球醫界終於再度傳出2件好消息,成功複製當年治療的途徑。

骨髓移植風險高

 

掃描顯微鏡(SEM)底下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湯森路透)

 

據報導,骨髓移植的療程必須殺死所有細胞並用供體細胞(donor cell)替代,風險極高,只能對癌症病患施行此療法。在柏林和倫敦病患的案例之中,骨隨捐贈者攜帶罕見的突變基因,可以對HIV病毒具有更強的抵抗力。

 

最新的「杜塞道夫病人」停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3個月之後,採集腸道和淋巴組織的樣本後,皆未在他體內發現HIV病毒。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古普塔(Ravindra Gupta)表示:「現在我們知道了第一個案例不是一種異狀,而是可以共享的案例。」

 …

2019-01-29

【U=U 懶人包】香港關懷愛滋:UVL(病毒數量達不可檢測)懶人包

SongYY說明:感染者如要達到 U = U 狀態,先要將其體內病毒量降至不可檢測程度(UVL)。你知道什麼是UVL嗎?HIV感染者患有性病會影響病毒數量嗎?病毒數量已達不可檢測是否意味著不需使用保險套呢?(小編偷偷先說:有別的事情要納入考慮喔!) 以上問題,香港團體關懷愛滋於2018年5月發表於Facebook的UVL懶人包,用十張圖片,「同你拆解UVL背後迷思」(請用粵語XD)。經同意後轉載於爽歪歪網站,特此「多謝晒」!

【一】不可檢測(undetectable)是甚麼意思?

不可檢測(undetectable)指的是「病毒數量達致不可檢測(undetectable viral load)狀態」,簡稱UVL。當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治療,他們體內的愛滋病病毒數量,可降低至「不可檢測」的水平。如果感染者的病毒數量已達致不可檢測狀態,並不代表他已病癒或不再帶有愛滋病病毒。這只代表治療阻止了病毒在其體內繁殖。

【二】治療和 #UVL 在減少傳播方面成效如何?

研究顯示,UVL可令愛滋病病毒的傳播風險降至零。2項大型國際研究 PARTNER 和 Opposites Attract的研究結果發現,在超過1,000名單陽伴侶 (一對伴侶中只有一方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間發生的合共約75,000次無套性行為中,並沒有愛滋病病毒 傳播的個案。

【三】 假如我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我需要接受多久的治療,才能使我的病毒數量達致不可檢測水平?

超過90%接受治療的感染者 在治療開始起計3至6個月內(或更早),可令病毒數量達致不可檢測狀態。治療在上述期間內的成效,主要視乎你開始接受治療前的病毒數量、T細胞數量、一般健康狀況,以及過去是否曾接受治療。

【四】假如我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我的病毒數量已達致不可檢測的水平 ,我可以停止服用藥物嗎?

不可以。繼續接受並遵從治療,是維持不可檢測狀態,以及阻止病毒在你體內複製的關鍵。假如你停止服用藥物,那麼愛滋病病毒將再次影響你的免疫系統。你的健康將會變差,而你傳播愛滋病病毒的風險亦會急遽增加。此外,如果不遵從醫生制定的治療計劃,則會提高身體出現抗藥性的可能。

【五】假如我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我應該多久檢測一次病毒數量?

檢測病毒數量的頻率因應你的情況而定。基本來說,每三至四個月應進行一次檢測。最佳做法,是就這方面向你的醫生作出更詳盡的諮詢,以決定對你而言最好的安排。

【六】 我是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患有性病會影響我的病毒數量嗎?

如果你並沒有接受抗愛滋病病毒的治療,那麼感染性病會增加你的病毒數量。譬如,感染梅毒會大幅增加病毒數量,增加你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感染性病後接受定期的性健康檢查,並檢測愛滋病病毒數量相當重要。不過,對於正在接受抗愛滋病病毒治療的人來說,性病似乎對病毒數量只有極小或沒有影響。

【七】我是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我無法達致不可檢測狀態的話,該怎麼辦?

並非所有人都能達致不可檢測狀態。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特定的愛滋病病毒株(病毒的次分類)、免疫系統已遭嚴重破壞。但在大部分情況下,持續接受治療可將病毒抑制至極低水平,為你的健康帶來好處。與不接受治療相比,更大大減低傳播風險。

【八】病毒數量一旦達致不可檢測的水平,能一直維持同樣的水平嗎?

不能。病毒數量可能會出現波動及細微短暫的變化,但這些情況相當罕有。即使你記得服用藥物,我們仍然建議定期監測病毒數量,因為病毒數量可能受其他健康狀況影響。上述病毒數量波動若果出現,通常會是極小幅度的變化,一般來說不會影響你的健康,或傳播愛滋病病毒的風險。

【九】 我遇到了一個帥哥。他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他的病毒數量已達致不可檢測的水平。我們需要使用安全套嗎?

考慮與性伴侶(包括偶發性性伴侶和一夜情對象)是否使用安全套相當重要。儘管對方的病毒數量已達致不可檢測狀態,你仍需考慮其他事情:性病的傳播風險、對方上次是何時檢測病毒數量。

【十】如果我的伴侶 和我都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並且已達致不可檢測狀態呢?我們可以不使用安全套進行性行為嗎?

研究顯示,感染另一種愛滋病病毒株(病毒的次分類)的風險極為罕有。不過,你仍需考慮使用安全套,以降低感染其他性病的風險。

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pg/ac.m2m/photos/?tab=album&album_id=1670171079685890

2018-11-25

【U = U 系列導讀】當「測不到=得不到」,你會……?

文/阿上(熱線愛滋小組義工、爽歪歪網站編輯)

為什麼在某些國家,穩定服藥的HIV帶原者如果想和非感染者伴侶生育小孩,醫生會建議不用戴保險套、與伴侶自然受孕就好,不需人工生殖,也無須擔心伴侶有感染HIV的風險?

為什麼有醫生認為若單就HIV而言,當HIV帶原者穩定服藥時,即使無套做愛,也可以視為一種避免HIV傳染風險的安全性行為?

果上述兩個問題讓你覺得驚訝,你或許還不知道以下這個科學的事實:當HIV感染者穩定服用抑制HIV的藥物 (也就是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簡稱ART),而使體內病毒量降低到儀器也測不到的程度並持續六個月後,此時就算不戴保險套發生性行為,也不會將HIV病毒傳染給他人。

而這並不是個「新」聞。

2000年起,便陸續有學者注意到感染者服藥能降低傳染力。2008年,瑞士發表的《瑞士宣言》率先提出HIV感染者在接受ART穩定壓制病毒六個月之後,HIV傳染機率應微乎其微,迅速引發關注。自2011年起,幾個大規模且跨國的長期研究結果陸續發表,結果都一致:眾多樣本中,只要是病毒量低到測不到並已維持數個月的感染者,就算和伴侶偶有無套性行為,其伴侶沒有一人因此而被傳染。2016年,許多國家的團體共同推動的Prevention Access Campaign,將這個醫學事實簡化成一句響亮易記的口號:U = U, 也就是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 (測不到 = 得不到) 的簡寫。

不是低風險,而是零風險!

基於各種不同的理由,一開始對於 U = U 的倡議,其實有不少質疑的聲音。然而隨著新的研究結果發表、證據越來越多,不少原先保守觀望的立場也慢慢轉變。舉例而言,2016年時, U = U 在國際上仍是民間團體在宣導,對於感染者接受藥物治療的效果,官方多半只願意承認「傳染力會很低」而不願提到「不具傳染力」。但在2017年9月,美國官方衛生單位CDC先是在一份給員工的公開信上表示:按處方服藥、並持續維持測不到病毒量的HIV 感染者,有效地不具有傳染給陰性伴侶的風險 。接下來除公開信外,我們現在已可在美國CDC官網的衛教網頁看到同樣的訊息,代表美國官方不但認可 U = U 的科學事實,也認為有必要向大眾宣導。無獨有偶的,聯合國愛滋病組織(UNAIDS)也在2018年7月推出新聞稿與衛教文宣, 強調感染者在測不到的情況下,是「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染的。國際上對於「測不到=得不到」的認可已無庸置疑。

究竟 U = U 口號背後有哪些科學上的實證證據?這些研究是如何進行的?研究的發現又會對哪些層面造成影響呢?我們又可以怎麼面對?爽歪歪網站這幾年收集了一系列的文章,編輯成這次 U = U 專題,一方面有資料保存的用意,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讓這個議題有更多被討論的機會。

沒證據也敢發表?!瑞士宣言的劃時代意義

專題的第一篇文章,是2016年1月發表的《瑞士宣言:八年回首》。這篇深度好文仔細地回顧2008年時瑞士宣言發表的背景、當時帶來的衝擊,也詳列了宣言提出後陸續發表的科學證據,此外分析了儘管證據越來越充足,但是並非大家都能接受的原因。最值得推薦的是文中提到瑞士宣言在法律、生殖、增權等不同面向落實後所帶來的影響。文章作者之一的Pietro L. Vernazzaa醫師不僅是當年瑞士宣言的共同起草人,也甫於2018年世界愛滋大會會外會中接受社群頒發的終身成就獎。U = U 除了是科學上的事實,在科學以外的面向能有怎樣的擴散,相當值得探討。

【U=U專題】瑞士宣言:八年回首—剖析劃時代的瑞士宣言發表背景以及後續效應

從異性伴侶到同性伴侶:零感染!

說到 U = U 背後的科學證據,便不能不提到幾個重要的科學研究:以異性戀為主的HPTN 052、同時包括異性戀與同性戀伴侶的PARTNER(1)、以及以男同志為主的Opposites Attract與甫於2018愛滋大會上發表結果的 PARTNER 2。這幾個研究成果的發表,都有其重要的代表意義。舉例而言,HPTN052的結果,催生了國際上確認「治療即預防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TasP)」的方針。關於這些研究如何進行?樣本數有多少?結果又是如何?爽歪歪網站特別翻譯了四篇文章介紹,以提供有興趣了解研究細節的朋友參考。

這些研究由於是取樣研究,在科學上必須應用統計學來呈現結果。但是這樣的呈現可能會造成誤解。比如說「降低96%的風險」是否就代表「仍有4%的機率得到HIV」呢?系列中特別針對這樣常見的誤讀,譯介了the body 網站上的專文

2018-11-25

【U=U專題】HPTN 052研究:結果證實,HIV感染者若能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便能有效、持續預防愛滋病毒傳播

圖片來源:http://www.natap.org/2015/IAS/IAS_31.htm

到預防愛滋病毒(HIV)的傳播,最為人所熟知的方式,當然就是在發生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記得要正確且全程地使用,並搭配大量的水性潤滑液!)不過HIV其實是一種傳染力不高的病毒,需要有足夠的病毒量,才可能會發生傳染;也就是說,病毒會不會傳播,跟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高低有很大的關係。

最近的幾篇研究就發現,即使是已經確定診斷的HIV感染者,只要服用抗病毒藥物,將體內的病毒量壓得很低,那麼傳染給其他人的機率也會降到非常低。而且那些服藥後仍傳播病毒給其他人的極少數例子,都是體內病毒量還沒來得及壓低,或是治療失敗導致病毒量壓不下去。也就是說,只要感染者服藥,能夠讓病毒量降到「測不到」的程度,那麼傳染給別人的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以下就是這些研究的一些結果。

HIV感染者如果立即開始接受治療,可大幅降低病毒傳播的機率

2014年,一篇名為PARTNER的研究發表了期中報告;這篇報告的結果發現,體內測不到病毒量的HIV感染者,將HIV傳染給伴侶的機率趨近於0(詳見https://www.songyy.org.tw/archives/2720)。同樣地,另一項規模更大的HPTN052研究也得到了十分類似的結論。根據HPTN研究人員2015年7月在第八屆國際愛滋大會所發表的研究成果,HIV感染者一旦接受治療,便可以持續預防愛滋病毒透過性行為傳染給其他人。

HPTN052研究於2005年開始進行,總共納入了1763對相異伴侶(也就是一方感染HIV,另一方未感染HIV的伴侶);這些相異伴侶分別來自九個國家中的13個地點,其中97%屬於異性戀伴侶。研究人員將這些伴侶分為兩組:若分到「立即治療組」,感染的一方在研究開始時便接受抗病毒治療;若分到「延遲治療組」,感染的一方要等到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CD4 < 250 或發病有症狀)後才開始接受治療。

Myron Cohen醫師是HPTN 052研究的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全球衛生和傳染病研究所的所長。他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證實,讓感染者接受治療並達到病毒量持續有效被壓制時,可以當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HIV預防方式。」對於HPTN 052研究的目標,他如此形容:「此研究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HIV感染者如果接受抗病毒治療,是否能預防HIV病毒透過性行為傳染給其他人? 2. 以長期的角度來看,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療是否對健康較為有利?而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非常明確的Yes。」

2011年,這項研究的期中報告便有了重大的發現:和「延遲治療組」相比,「立即治療組」中的感染方將HIV傳播給未感染方的機率,足足降低了96%!這代表立即治療的好處是如此巨大,所以基於人道考量,研究人員便讓所有延遲治療組的受試者都可以選擇,是否要開始抗病毒治療。此研究之後又持續了四年,一共有1,171對伴侶一直接受追蹤,直到研究為止。


圖片感謝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性健康推廣部 FMS-Taiwan SCORA同意轉載

 

極少數服藥仍傳播病毒的例子,都是因為病毒量未有效壓低所導致

根據最終研究結果,當感染方接受治療且病毒量被有效壓低,HIV傳播給未感染方的機率降低了93%。值得注意的是,一共只有八對伴侶在服藥後仍將HIV傳播給未感染方,不過都是有原因的:其中四對伴侶的感染方才剛開始吃藥時,另一方就立即被發現也感染了,所以很可能是感染方的病毒量尚未有效被壓低,便己經把病毒傳播給另一方了。而另外四對伴侶的感染方在服藥後病毒量仍然測得到,代表治療其實是失敗的;這種治療失敗的可能原因包括感染方沒有完全遵照醫師指示服藥,或是體內的病毒具有抗藥性。

 

[toggle title=”進一步分析結果-點擊展開“]HPTN 052的研究者也分析了治療前的「體內病毒量」、「治療後病毒量的下降程度」、「治療失敗」以及「抗藥性」等因子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如果治療前體內病毒量較高,則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才能有效降低病毒量,因此也比較容易造成治療失敗。此外,當治療失敗者的治療前病毒量較高時,產生抗藥性的機率也比較高。這些相關性究竟具有什麼臨床意義,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證實。[/toggle]

 

 

Myron Cohen醫師說:「這些研究結果指出未來想要藉由服用藥物來預防病毒傳播時,應該要搭配其他的HIV預防措施,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在進行計畫時,若病毒量尚未降低到測不到的地步,應該儘量降低HIV傳播風險;當病毒量降低後應設法繼續維持。此外,也應該定期監測病毒量,才能及早發現治療失敗。」

相較於PARTNER研究中有40%屬於男同志伴侶,HPTN052研究所納入的對象主要是異性伴侶。將兩項研究的結果搭配來看,可以發現只要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而且病毒量測不到,就不用太擔心在做愛時害別人被感染,無論你是跟同性或異性發生性行為都一樣。不過還是要提醒,預防愛滋傳播和保護非感染者的健康都不只是感染者一方的責任,而是性行為的雙方都要共同分擔責任。因此如果你是非感染者,擔心被傳染愛滋,但又不知道對方的身體狀態,那麼最能保護自己免於被感染的方式,仍然是採取安全性行為(也就是全程使用保險套+潤滑液)。

 

參考文獻:

M Cohen, et al. Final results of the HPTN 052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tiretroviral therapy prevents HIV transmission. Program number MOAC0106LB, Track C.

SH Eshleman, et al.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ner infections in the HIV Prevention Trials Network 052 trial. Program number MOAC0106LB, Track C.

J Foge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iral suppression and treatment

2018-11-25

【U=U專題】對病毒量測不到的大誤解:為何降低96%的風險不代表你仍有4%的機率得到HIV

原文作者:Bruce Richman

原文刊載時間:August 4, 2016

節譯:高小龍 (熱線資深義工)

SongYY 說明:這篇原載於theBody.com網站的短文,用簡單的數學回應 HTPN 052 研究結果常見的誤解,爽歪歪網站特別節譯了相關片段提供參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HTPN 052的最終結果中,一共只有八對伴侶在服藥後仍將HIV傳播給未感染方,不過都是有原因的:其中四對伴侶的感染方才剛開始吃藥時,另一方就立即被發現也感染了,所以很可能是感染方的病毒量尚未有效被壓低,便己經把病毒傳播給另一方了。而另外四對伴侶的感染方在服藥後病毒量仍然測得到,代表治療其實是失敗的;易言之,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傳染給伴侶的人數仍是0。研究相關細節可看爽歪歪網站翻譯的這篇

破性與打破污名的證據顯示病毒量測不到的HIV感染者無法傳染HIV,雖然愛滋感染者與其伴侶歡慶此一風潮,但當人們錯誤傳達著感染者是十分危險時,這說法至少可以說是令人挫折。

要打破35年來對HIV與HIV感染者的恐懼,感染者必須學習關於感染者的事實並警覺於感染者的訊息。預防取得行動(Prevention Access Campaign)將在2016年8月之後啟動精準性守門員(Accuracy Watchdog)來協助此事,但在此同時,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誤解沈重地懸掛在我心頭:

「當你聽說HIV治療的效果可以降低傳染風險,你可能聽到統計數據,如『降低96%的風險』。這個數字很常出現並且時常遭到誤用。」

背景資料如下:

HTPN 052此一重要的研究發現,較早開始治療的HIV感染者傳染病毒予其伴侶的風險可降低96%。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此資料並非根據已經達到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們。96%的數據是根據可測到病毒量的感染者的傳染情境。事實上,根據該研究,病毒量測不到可降低風險達100%。

不只是愛滋(Greater Than AIDS)使用此一數據,不僅不夠精準同時錯誤理解為高出許多的風險,這樣是有害的。

以下是此數據如何遭到誤用的絕佳例子:

美國最有影響利的愛滋資訊傳遞機構之一:不只是愛滋(Greater Than AIDS,GTA)在他們先鋒的#HIVBEATS系列影片中犯了這個錯誤,在Davey Wavey的病毒量測不到的影片中:

Davey Wavey:「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可大幅降低將病毒傳染他人的機率達96%。」(更新:當我發表這篇文章之後,不只是愛滋已經移除了該影片。)

所以,Davey所實際傳達的訊息是:「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是較低風險的—這真是太棒了—但仍然是有風險!」

事實上,如果Davey的準確腳本是根據GTA所引述的相同研究,他應該要說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可降低傳染給他人的機率達100%」!或者只要說「無法傳染病毒」。

即便96%是正確的數據,人們通常也不懂降低96%的風險是什麼意思。

小測驗(如果你真的想要懂這數學算法):一個沒有感染HIV的0號跟一個治療愛滋中的1號發生性行為,並且內射在體內,這是最高風險的性行為。並未限定1號的病毒量為測不到,所謂的降低96%的風險是?

  • 每次4%:每25次會有1次傳染機會
  • 每次0.06%:每1667次會有一次傳染機會
  • 答案是:(b)。這是零號與未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感染者進行內射的原始風險再降低96%。首先,你必須知道此情況下每次性行為感染HIV的原始風險,每次性行為的機率為1.43%,然後再計算降低96%風險,算式如下:1.43%(對方未使用ART的每次性行為)×96%(風險降低)=1.37%;1.43%(對方未使用ART的每次性行為)-1.37%(降低的總風險)=0.06%(對方有早期治療的每次性行為風險)。

    問題在於大部分的人看到96%就錯誤假設:「仍有4%的風險!」

    GTA正在使用此一數據,不僅不夠精準同時錯誤理解為高出許多的風險,這是有害的。

    我們處在對抗HIV汙名的戰爭中,正確並且有意義的描述風險對於感染者們如何被他人感知與自己感知是很重要的。在全世界各種形式與感染者的性與非性的互動中,爭執對於感染者造成他人「危險」的訊息反覆發生,這狀況使得感染者即便在沒有確切傳染風險的狀況下仍易感於所有形式的傷害與不公義。然而,因為媒體(如不只是愛滋)如此誤用研究發現,人們仍認為感染者十分的危險。

    原文出處:http://www.thebody.com/content/78091/big-undetectable-mistake.html?ap=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