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吃藥也可能可以預防愛滋?的確,將原本治療感染者的抗病毒藥物,用在預防感染的用途上,是HIV防治上越來越常被討論的策略之一。HIV的預防性投藥可以分為2種:接觸後的預防性投藥(Post-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EP 事後預防藥),另一種是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 事前預防藥)。以下是簡單的介紹。
接觸後的預防性投藥 (PEP)
接觸後的預防性投藥 (PEP,事後預防藥) 是指:未感染者在確定接觸到感染者的體液後(如:被無套內射、保險套破損體液漏出、醫護人員發生針扎……等等), 48~72小時內 (越快越好)開始服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一共服用28天,來降低感染風險的方法。國外研究顯示,對於醫護針扎曝觸或男男間性行為者於事後使用預防性投藥,可以降低80%感染HIV的機率。
目前在台灣如果因為不安全性行為等原因,想要事後預防性投藥的人,部分愛滋病治療指定醫院有提供自費的抗愛滋病毒預防性投藥,但必須先向醫師或個管師諮詢評估投藥的必要性。一個療程所需的費用最常落在16,000至21,000元之間;也有較便宜的藥物組合 (一個月約6,000~10,000元,注意每個醫院自費藥物收費標準可能不一樣,可以問醫師),但因副作用較強可能影響持續服藥的意願,選擇時需與醫師仔細討論諮商。開藥時通常不會一開始開滿一個月,而是要在28天中定期回診,讓醫師評估藥物是否有副作用,同時經由諮商調適自己擔心感染的情緒,討論未來適合自己的安全性行為模式。
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 (PrEP)
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PrEP,事前預防藥)是指還未感染HIV的人,按指示規律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達到降低感染HIV風險的效果。有多項國際研究顯示,規律接受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的人,能達到七成到九成以上的(但並非100%)的預防效果。目前各國PrEP預防性投藥所使用的藥物,多半為「舒發泰(Truvada)」或與其同成分的學名藥。
台灣在2016年年中,衛生當局已經核准舒發泰在在未感染者身上的PrEP預防用途,但目前必須自費(每月藥價加上門診及自費檢驗約需15000元);台灣愛滋病學會也已經公布了《臺灣暴露前口服預防性投藥使用指引》。年滿18歲、想要使用PrEP的朋友,按照指引可以這樣做:
- 參考疾管署公布之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之服務醫院名單,選擇想就診之醫院及醫師。(掛號費需自付)。
- 醫師會評估你是否有感染風險,了解你相關疾病的病史,並做相關檢驗,如HIV篩檢、腎功能檢查、B肝與C肝的檢查等 (檢驗費需自付)。如果發現已經確定感染HIV,則不能使用PrEP,需另行就診治療。PrEP 的用藥也不建議使用在腎功能不佳之患者。
- 如果經評估後符合PrEP使用的建議條件,醫師會開藥讓你開始服用,指引建議每日服用一顆。服藥期間需要每3個月回診一次,確認是否感染HIV、評估副作用、監測腎功能等等。
更多精彩的性愛達人單元…你看了嗎?(按+可展開連結)
延伸閱讀
- 想了解預防性投藥的最新新聞?→爽新聞「預防性投藥」新聞一覽
- 想對愛滋有更多基本認識?→ 爽歪歪網站「認識愛滋」相關新聞一覽
- 想知道關於HIV的最新研究?→爽歪歪網站「愛滋新知」相關新聞一覽
- 有問題要問?→ 爽歪歪「常見問題」、 「討論區」 (歡迎加入討論!)
讓小鮮肉告訴你爽歪歪網站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