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同志人權】120929 星島日報:無證同性伴侶 符暫緩遞解資格/世界日報:國安部長:同性伴侶視為家庭關係
2012-09-30
【英國/老年性愛】120927 中國時報:英銀髮族性活躍 成衛教宣導對象
2012-09-30
【美國/同志人權】120929 星島日報:無證同性伴侶 符暫緩遞解資格/世界日報:國安部長:同性伴侶視為家庭關係
2012-09-30
【英國/老年性愛】120927 中國時報:英銀髮族性活躍 成衛教宣導對象
2012-09-30

【國際/同志商機】120927 香港經濟日報:「LGBT」市場潛力大 企業拓商機

2012-09-27 香港經濟日報專訊

近日一宗花邊新聞成為話題,富豪趙世曾在女兒趙式芝與同性密友在法國結婚後,卻否認女兒是同性戀,更以五億元招婿。

同性戀在港始終忌諱,但在外國則被視為可拓商機的高消費族群——「LGBT」。

無子女負擔 商界眼中新市場
「LGBT」族群,包括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者(Bisexual)、變性或跨性別者(Transgender),此潛在市場近年在外國漸漸受重視,有市場研究顯示,LGBT沒有撫養子女的負擔,消費力一般會較強,對品牌的忠誠度亦較高,成為商界眼中的新興市場力量。

另外,日本《東洋經濟週刊》亦曾有「看準強大消費力 企業往同志族群靠攏」的文章,形容LGBT的特質包括高學歷及個人特質強、擁有自己觀點。」又指若企業因性向問題而放着優秀人才不要,非常可惜。

事實上,有不少企業也開始針對LGBT族群,在公司政策或市場策略方面作出調整:

1. 企業推出LGBT友善政策

從善待LGBT員工入手,不單有助企業本身吸納優秀人才,也有美國調查顯示,87%的LGBT族群,樂於光顧這些善待LGBT的企業。

現時美國首500大企業之中,逾80%在招聘時已實施反歧視性傾向政策,較10年前高出61個百分點。有多間全球企業,近年也陸續推出具想像力的LGBT友好企業政策,例如Google向同性戀員工發放更多薪酬,以彌補同志伴侶未能享有的部分美國稅務減免優惠。另外,微軟、高盛等大企業,也向LGBT表示友好,就同性婚姻權益發聲(見表)。

2. 爭取LGBT的消費市場

有美國市場公司估計,單在美國有高達1,800萬人的LGBT市場,每年可消費收入(即空閒錢)高達7,900億美元,平均每人約4.4萬美元,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數2.6萬美元。

紐約州去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紐約審計辦公室亦預計3年內,可帶動婚宴及蜜月旅遊的消費力,涉及1.42億美元。

如此龐大商機,有公司明刀明槍打着服務LGBT的旗號,美林銀行成立專門服務LGBT的理財顧問團隊,有尼泊爾國會同志議員也創立以同志為顧客對象的旅遊公司「粉紅山脈」,讓同志在聖母峰舉辦婚禮,幾乎是獨市生意。

外地接納程度增 名人紛「破禁」
就連在演藝界,高唱《Born This Way》的美國女歌手Lady Gaga,亦被指透過反叛歌曲及言論,其實是為了爭奪LGBT市場。

1993年的美國電影《費城故事》中,湯漢斯飾演一名面對重重困難爭取自己同志權益的律師,多年後的今天,很多LGBT已站出來,企業高層也坦承自己是同性戀者,包括美林銀行副董事長Mark Stephanz等,反映從企業商機到企業文化,也逐漸更接納同志。

無怪乎美國、澳洲等地版本的Facebook,今年在個人資料的感情狀態一欄,加入同志同居及同性已婚的選項,更設有同志結婚圖示,以迎合用戶。

從企業文化和社會風氣,相比起外地,本港較少標榜LGBT有關的企業政策或市場策略,但隨着社會風氣日漸開放,如有名人公開承認已舉行同性婚禮,有關同性權益的爭議或陸續有來,說不定也帶來新商機。

新聞出處http://hk.news.yahoo.com/lgbt-%E5%B8%82%E5%A0%B4%E6%BD%9B%E5%8A%9B%E5%A4%A7-%E4%BC%81%E6%A5%AD%E6%8B%93%E5%95%86%E6%A9%9F-230000874.html

延伸閱讀
【國際/同志與經濟】120305 中國時報:有利可圖 美企業對同志變友善
https://www.songyy.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360346788&myarea=3
【美國/同志人權】090921愛白網:美國大公司對同性戀者包容友好程度報告,Google等三百多家公司獲滿分
https://www.songyy.org.tw/action_3.asp?ACTID=ACT09922144450306&myarea=3

12930159461371 12930151013631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