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教育面面觀】150319 香港蘋果日報:致青春──我們的啟懵性教育 / 北京新浪網:德國小學生的性教育
2015-03-22
【北高/聚會】2015年 熱線跨性別聚會時間表
2015-03-31
【全球/性教育面面觀】150319 香港蘋果日報:致青春──我們的啟懵性教育 / 北京新浪網:德國小學生的性教育
2015-03-22
【北高/聚會】2015年 熱線跨性別聚會時間表
2015-03-31

【感染者相關/徵求】150324徵求啟事:江蘊生 > 愛滋感染者關係人故事撰寫邀請

爽歪歪說明:
在感染者身邊陪伴與照顧的伴侶、兄弟姊妹、父母、親蜜好友、醫療照護者,很少人關注他們的經驗與需求。感染者伴侶江蘊生發起這個「愛滋感染者關係人故事撰寫徵求」的計畫,非常有意義。爽歪歪網站支持這項計畫,也希望有更多感染者身邊的關係人可以加入這個撰寫計畫,讓社會聽見更多感染者與身邊關係人的生命故事!

 

愛滋感染者關係人故事撰寫徵求

發起人:江蘊生

五年多前,我在澳洲遇見了第一位Hiv感染者朋友,當時,我在他身上感受不到他對感染的恐懼。

一年後回到台灣,我在台灣遇見了第一位感染者朋友。疾病不應該是件難以陳述的事情,但他卻在我們之間難以開懷地說出這樣的身分。我當時在想,為什麼?我知道,因為這個疾病被冠上了許多醜陋的評價。

身邊開始出現許多感染朋友,坦承與告知的方式大多都是「我生病了」。愛滋兩個字的揭露在人與人之中很像是一簾窗幕,揭開了,看到的是窗外景色;沒揭開,仍舊是一道阻礙。

直到三年多前與感染者伴侶在一起。到現在,身邊有偌多的感染者朋友。我一直在想,社會究竟給了這些愛滋感染者們甚麼樣的壓力使他們無法「開口」說疾病?如果有機會改變這樣的環境時,我可以做些甚麼?

只是單憑我一己的力量或許實難扭轉整個社會。起初我願成為陪伴的人,希望在他人對愛滋有問題或焦慮時成為陪伴者。讓愛滋的問題在當事人身上的焦慮緊張可以暫得排解。後來我意識到,我可以讓我自身與感染者相處的歷程讓他人知悉,讓感染者知道有非感染者願意與其相處、戀愛、發生性愛。

直到最近,我開始想著如何對一般的社會大眾下手,讓環境真的可以對愛滋這樣的疾病與人更加友善。從我自身與感染者相處的經歷中,我想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將一個個沒有愛滋的人,如何與感染者相處的歷程呈現出來。讓預設自己與愛滋無關的社會大眾看見,自己可能在與他人的相處時產生與愛滋的關聯,甚至可能是十分密切的關聯。

以及讓社會大眾了解,可以用甚麼樣的方式與愛滋相處。

所以我想蒐集一篇篇非感染者與感染者相處的故事,將故事匯集編纂成冊,讓故事可以透過文字的傳播讓社會知悉。文字能夠傳播多少,擴及到多少人我無法預知。但是,我希望即使在可能只有及低效益的情況下,這件事情仍然要做到。這不只是對社會大眾具有教育意義,更是可能在每一個工作場合、學校、組織或單位中,嘗試讓人思考如何與愛滋感染共處的一個方式。

目前的構想是,我希望蒐集曾與感染者有緊密關係的人群(非感染者的現在或過去皆可),與感染者間的故事。這個群體我的設定範圍希望在:親密好友、父母、兄弟姊妹、伴侶、有同居關係、醫護照顧者等。當然有些身分我可能會有疏漏,如果有意願或你覺得你與感染者相處的故事非常有分享的價值者,也歡迎跟我聯絡。

如果真的有幸可以彙編成書,每個提供故事的人都可以選擇使用真名或綽號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故事,以保護自身與當事人的身分不被曝光。

但由於這樣的故事彙整並不是甚麼正式的研究,如果你願意,我當然可以親自去與你小聚並且藉由聊天的方式錄音下來,事後我再幫你寫成故事,並與你確認我所寫的是否完整。但也可以透過電腦或書寫的方式撰寫後利用網路或郵寄送給我。只是無論何種文字的撰寫,可能都會有所疏漏或不盡詳細,所以如果有些故事的細節不甚明確之處,我會再跟你聯絡詢問。另外,文章的篇幅希望至少要在三千字以上為佳。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你透過臉書或電子郵件與我聯絡: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incent.chiang.144, 或搜尋「江蘊生」
Email Address:homo.v.c@gmail.com

出處:江蘊生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incent.chiang.144/posts/905665496151556?fref=nf

 

延伸閱讀:

【感染者的故事/伴侶】150212 Vincent Chiang: 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三年後記

【感染者的故事/伴侶】130129 Vincent Chiang:他是我的伴侶,他是位愛滋感染者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