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險套觀光】130725 自由時報:全球第一家 保險套觀光工廠 供遊客「試戴」/保險套有「6怕」/0724 聯合報:40年經驗 不二:洋男那話兒比較大
2013-07-25
【台灣/愛滋平權】130729立報:推動愛滋權益 兩岸各有甘苦
2013-07-29
【台灣/保險套觀光】130725 自由時報:全球第一家 保險套觀光工廠 供遊客「試戴」/保險套有「6怕」/0724 聯合報:40年經驗 不二:洋男那話兒比較大
2013-07-25
【台灣/愛滋平權】130729立報:推動愛滋權益 兩岸各有甘苦
2013-07-29

20130705-15 愛白網:同性戀婚姻的幸福指南(一~四)(未完待續)

愛白網:同性戀婚姻的幸福指南(一)

編者(
愛白網)按:美國著名雜誌《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在六月刊髮長文《 同性戀婚姻的幸福指南》,旨在推動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

翻完這篇文章的時候,美國加州聯邦上訴法院已經宣布推翻否定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的《加利福尼亞州8號提案》,現在,該州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

愛白國際新聞編譯團隊認為該深度報道/評論,既有非常紮實的科學理論依據,又能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認真編譯了這篇文章

翻譯並且編輯這篇文章花費了我們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文章非常長,我們將分篇陸續刊登在愛白網上。十分感謝星星博士在編譯過程中提供的幫助,譯者楊芸小姐功力深厚,字字珠璣,許多句子翻得十分出彩我們在編輯的過程中無數次不厭其煩地相互溝通,力求完美。

然而我們也深知,事無完美,原鏈接附於編者按之後,歡迎廣大朋友們閱讀並指正

我們希望,這篇《幸福指南》能讓更多在LGBT事業上奮鬥的朋友們有理可取、有據可依而說小一些,親愛的讀者,則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能更堅強更勇敢地追求你自己的幸福--無論你是異性戀、同性戀,你所做的努力,都和你自己的幸福息息相關


英文原文鏈接:
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3/06/the-gay-guide-to-wedded-bliss/309317/?single_page=true

「早上孩子們的事都是我來做,她都見不著孩子們不過每天都是她去接孩子放學,做晚飯。」Isabelle如是說。

調查顯示,同性戀婚姻往往比異性戀婚姻更幸福。那麼到底同性伴侶們能給傳統婚姻中追求幸福的夫妻一些怎樣的啟示呢?
非常諷刺的是,雖然婚姻似乎正一天天地瀕臨滅絕,但是同性戀婚姻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典型的民權鬥爭美國人民也開始晚婚了: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男子首婚年齡為28歲,女子為26歲,而在1950年,這組數據還分別是23歲和20歲不僅同居率一路飆升,更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過單身生活大多數美國人還是會選擇結婚,只不過大部分婚姻還是以離婚收場。(就算美國現在的離婚率比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有所下降,它還是高於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總而言之,這些狀況構成了一個並不穩定的體系,就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社會學家Suzanne Bianchi所說的「建立伴侶關係與再建立伴侶關係」這種關係使人們的感情逐漸淡化,家庭也分崩離析,最終導致大家都紛紛放棄婚姻。

婚姻或許需要等待,但是人們卻迫不及待想要生育。美國國家婚姻與家庭研究中心仔細研究了疾控中心人口調查局所提供的數據,並得出了驚人地發現: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要早於她們首婚的平均年齡也就是說,未婚先孕的現象非常普遍。具有本科學歷的人大多有相對穩定的婚姻關係,而其他人的婚姻就顯得搖搖欲墜了在美國的女中級知識分子(有高中學歷或畢業於社區大學的女性)中,竟有58%都是未婚媽媽。這不禁讓人想起格魯喬·馬克思的經典段子「我不會加入任何讓我入會的俱樂部」只不過在這兒得這樣理解:你或許也好奇為什麼同性戀人們也想介入到這種提心弔膽的居家生活,因為隨時可能有商品回收員來拿走那些沒付清貨款的傢具,——就連消防局局長都想把這家叫「婚姻」的俱樂部給關了

同性戀婚姻的反對者們卻不依不饒他們認為對同性戀婚姻的縱容就是對傳統婚姻的扼殺。這個觀點早在今年三月美國最高法院就兩起同性戀婚案進行審理前的口頭辯論和案情摘要中就已經提到其中一起案件就是對《婚姻保護法案》核心內容的憲法層面的挑戰。這份於1996年簽署的法案將婚姻界定為一男一女的結合,並且禁止聯邦政府承認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此外還有一份封殺同性婚姻的文件:加州八號提案。該法案在2008年經投票通過後,又於2010年被推翻。在最高法院開庭前,該法案的辯護律師Charles J. Cooper就預測:同性婚姻會從從改變「婚姻規範」開始蠶食傳統婚姻制度

關於同性婚姻會損害婚姻的概念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是關於婚姻生活的宗教信仰,第二則是世俗保守派對與美國生活可能發生廣泛變化的擔憂這裡有幾個顯著觀點: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孩子們也需要最好和他們有血緣關係的爸爸媽媽;還有就是婚姻的核心:生兒育女在最高法院就加州8號提案的辯論過程中,Elena Kagan法官問Cooper他反對同性婚姻的主要原因是否是因為異性夫妻間可以生育子女,而同性伴侶間不能Cooper回答說:「是的,這正是我們的核心觀點。」他還強調「如果不對婚姻體制加以性別約束,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婚姻體制就會逐漸受到威脅

貫穿這個觀點的,還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人們普遍認為父母應該把婚姻看做是一個「唯一且永久」的結合這個定義是在普林斯頓大學的Robert P. George教授與人合寫的《什麼是婚姻?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博弈(What Is Marriage? Man and Woman: A Defense)》一書中提出的。由此看來,婚姻就是為了撫養孩子和約束大人行為的規範約束(人們必須相信「一婚到死」而不是「至死不渝」了,』til death do us apart變成了long slog 『til death),而不再是基於快樂和和陪伴的精神上的結合了那些批判同性婚姻的批評家們都是正派人士,他們都擔心美國的孩子們都生活在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比如一個苦苦支撐的單親家庭或是一個看似牢靠的短暫的未婚同居家庭他們還擔心同性婚姻的蔓延將會最終切斷原本就若有若無的孩子與婚姻之間的紐帶,並會讓人們認為一個父親或母親為追求個人的幸福快樂而拋家棄子的行為也是合情合理的

面對批判,同性婚姻的擁護者們反駁道,同性戀伴侶間想結婚的原因有三:第一,完全是為了家庭福祉;第二,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也是他們考慮結婚的主要因素;第三,同性戀作為一個在社會上飽受歧視的群體,連傳統夫妻間最起碼的權力都得不到面對說同性婚姻會改變婚姻的指控,擁護者們辯護說,在美國,同性夫妻也和千萬異性夫妻一樣,在家庭生活中配合的天衣無縫Gary Gates是一位人口學家,現供職於洛杉磯大學法學院下屬威廉姆斯研究所,他則表示:「那些說同性婚姻會將傳統婚姻制度蠶食鯨吞的言論——它們很難蒙蔽我的雙眼

話說回來,那些批判或許也有理,只是也許不是他們認為的那樣呢?或許同性婚姻也許真的可以改變婚姻,但是能讓婚姻良性發展呢? 至少可以這麼看,對同性婚姻的大量宣傳並沒有使婚姻變得不堪一擊,反而使更多的異性戀者對婚姻重燃熱情——至少短時間內的確如此 但是,更大的改變或許在這裡:同性婚姻提供了一種兩個人如何平等生活的新模式,繼而引領傳統婚姻生活步入21世紀比起過去,現在的婚姻關係已經是相當平等了,男女雙方也都更樂在其中,但它也沒有摒棄關於過去那些束縛婚姻的條條款款最終,大家就還是又陷入了陳規帶來的壓力以及怨念而難以自拔。另外一些人則面對心中潛滋暗長的期待,他們期待過更好的生活,卻受困於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自然就無暇步入婚姻的殿堂,繼而成為了單身者了

同性伴侶們沒法按照傳統的性別規範來進行各自分工,因此他們選擇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婚姻生活從性生活到鬧矛盾,從撫養孩子到做家務瑣事,他們必須一一敲定家庭生活的每個細節,來盡量避免依靠傳統的假設來規定各自的任務這些都是同性伴侶們給所有的夫妻都帶來的啟示。評論家們告誡人們要警惕「無性別」的婚姻制度,但如果在無性別婚姻中,女士們不再被設定成需要負責孩子的教育和起居,做晚飯,辦生日派對,還有午夜餵養及周末大採購的家庭主婦的話,必然有許多異性戀的婦女會激動到哭喊著迎接它的到來

此外,同性婚姻可以起到對照試驗的作用,幫助我們認清,婚姻困難中哪些方面是真正植根於性別,哪些方面則並非如此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為了弄清到底什麼是男性什麼是女性,也開始將同性戀人與異性戀人進行對比,並得出了一些驚人的結果在傳統婚姻中,有這樣一個現象:提出離婚的往往是妻子而不是丈夫經過艱難調查,社會學家們勉強把這一差異的原因歸結為性革命和婦女經濟生活的獨立,另外,丈夫們已經難以取悅自己的摩登太太了耐人尋味的是,在挪威和瑞典這兩個同性戀伴侶們在二十幾年前就可以註冊合法關係的國家(健全的的同性婚姻制度也於幾年前出台),女同戀人們的分手率幾乎是男同戀人們的兩倍如果和女人結婚都滿足不了女人,那婚姻出現問題就怨不得男人了。或許女人就是這麼挑剔,也或許她們自己都不知道女人想要什麼,這些都有待我們今後慢慢考證

在過去的幾年裡,支持同性婚姻的勢頭越來越猛。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們把握住了這一機遇,適時將支持策略調整為積極地組織普選,而不再是反對那38個州頒布的禁令在2012年,緬因州、 馬里蘭州和華盛頓州都相繼選舉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議案。此前,哥倫比亞地區就已經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案,成為了第七個經由立法機關或法院規定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的美國州,目前,還有四個州正推動同類議案的通過進程最高法院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裁定同性戀婚姻的相關規定。此前那兩宗同性戀婚姻案件的口頭辯論結束后,許多法院觀察家們都預測,此案所涉及的《婚姻保護法案》的內容會被看做是聯邦政府對州政府家庭法確立的干涉而被駁回,從而迫使聯邦政府承認同性婚姻加州八號法案則可能會有幾種結局。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本可以認定不受理,因為並沒有加州政府官員並為其提供辯護,只有禁令發起者出庭辯護。如果解除該禁令,則意味著同性戀婚姻在加州的合法化另外,聯邦最高法院也可以作出不包括其他任何州的裁決(不論是駁回還是維持原判)。其他狀況可能性較小的結果包括,法院用加州八號法案來宣布禁止同性婚姻違反聯邦憲法,令同性婚姻在全國合法(編者註:6月29日,美國加州聯邦上訴法院已經宣布推翻《加利福尼亞州8號提案》,該提案否定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現在,該州承認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

無論最高法院最後做出怎樣的裁決,同性婚姻的星星之火都將繼續在美國國土上蔓延那麼未來,婚姻制度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對傳統婚姻制度的影響也不明確,可能近在眼前,也可能遠在天邊;可能短暫,可能悠長,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謎

來源 URL: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609


愛白網:同性戀婚姻的幸福指南(二)

為了更完美的婚姻

不過,當代的婚姻制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相反的,現在的婚姻制度比過去更靈活,更寬容許多婦女都有了自己的工作,男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要為養家而四處奔波,因而有了更多的時間來照看和陪伴孩子。同時,女人們也不再為需要全權負責孩子和家務而苦惱,而是有了更多時間來構想除了做家庭主婦外的另一種生活模式

然而,就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社會學家Bianchi所說,對於許多夫妻而言,現代的平均主義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即使丈夫們比過去多分擔了些家務活,太太們也依舊是做家務的主力軍。對於那些有孩子的家庭,在夫妻雙方都要全日工作的情況下,妻子每周要做32小時的家務,包括看孩子,買東西和一些其它的家庭瑣事,丈夫每周在這類事務上投入的時間是21小時男人每周工作45小時,休息31個小時;女人每周工作39小時,休息時間卻只有25個小時。密歇根大學的經濟學家Betsey Stevenson和公共政策學教授Justin Wolfers都表示,生活方式的豐富多彩並沒能提升女性的幸福感這可能是由於傳統婚姻中揮之不去的不公平的家庭分工。對於女性而言,家務事非常繁瑣,所以她們只有不出去工作——或者坐在辦公室里,腦子裡卻一直在盤算著如何和丈夫分配家務

雙職工家庭里的爸爸們也不容易,和妻子相比,丈夫受到更多工作和家庭造成的衝突所帶(據2008年美國家庭與工作研究所的調查,在這樣的家庭中60%的男性有這樣的壓力,而女性的比例是47%)此外,男性還面臨著那套陳舊的道德觀念施加而來的不公平的期望。皮尤研究中心在2010年的調查數據顯示,67%的美國人依舊認為男方在婚前做好養家的準備是「很重要的」,而僅33%的人認為女性也應該做好這樣的準備

這樣的負擔,一經男性所要面臨的經濟現狀催化,無疑就造成了最近結婚率的下降。由於現在經濟發展不再依靠製造業和工業,因此,一份高中文憑已經沒法為男性博得一份多薪且穩定的工作來養家傳統的假設認為男人們應該要有些拿的出手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錢,而這種傳統假設現在也不管用了。這樣看來,今後工薪階層的媽媽們會越來越排斥婚姻,倒不是說她們能自己養孩子,只是不想要個吃軟飯的丈夫罷了

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家為了弄清到底什麼是男性什麼是女性,將同性戀人與異性戀人進行對比,並由此得出了一些驚人的結論
人們也不是不想結婚,正如很多未婚人士所言,他們依舊渴望婚姻,但婚姻卻那麼遙不可及婚姻已經不再是年輕人單憑一腔熱血就能搞定的了,家庭的繁榮也不再是夫妻共同奮鬥的目標。而如今,婚姻,已經被打上了「聲望」的標記,就像社會學家Andrew Cherlin說的——(婚姻)已經成了人生的頂點,而不再是人生的基石很多戀人都說彼此還沒準備好結婚,說自己還有後顧之憂。其實,並不是他們沒準備好,而是婚姻還沒適應21世紀的生活——對於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也沒有高學歷的人來說,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和性別觀念的轉變都在摧毀舊的制度, 這些變化太快,以至於他們都還沒來得及去構建一個新的替代制度


Rob Hardies在帶著兒子去公園時,不知道那些異性戀的母親們是否注意到了他,是否會跟她們的丈夫說這有個男人帶著孩子去公園

我們正試圖通過樹立更多的典型來搞清楚,到底同性婚姻能給我們提供些什麼借鑒威廉姆斯研究所的Gary Gates稱之為「重要的反事實思維」 。雖然同性伴侶們也不能解決好婚姻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異性戀夫妻可以效仿他們過日子的一些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回歸到用繪圖板的方式來清晰明了地劃分彼此在婚姻生活中的責任越來越多學術報告也表明,在家庭分工方面,同性伴侶們做得更好。

這項研究始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項目的發起人是遠見卓識的社會學家Pepper Schwartz,她現在正在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Schwartz說,當前社會文化劇變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學開始招收女學生,在此背景下,性別因素成了「我們考慮的全部」她和她的同事們都在竭力尋找男女的真實定義:哪些定義是基於生理上的,哪些是基於社會性質的,還有哪些是潛在的轉變因素她說:「我才意識到,(社會)自然發生的改變」應該能夠解釋這些問題。她所謂的這個改變實際上有兩個方面:異性戀者未婚同居率的升高,以及同性伴侶的數量的與日俱增她準備將這三種關係(已婚夫妻關係、異性戀同居關係和同性戀同居關係)進行調查,得到的結果中如果有相似性,就能說明男女性別差異的問題;如果沒有,那這個調查則是解釋了婚姻的某些問題

在華盛頓大學任教之後,Schwartz 就和一個男同性戀同事Philip Blumstein合作進行調查這個調查的工作量很大,不僅因為它定位在舊金山,紐約和西雅圖這三個大都市,還因為未婚同居的戀人並不好找,同性戀者也都在逃避出櫃的話題當她問到一個女同性戀者,是否能幫忙採訪她所在的女同性戀組織(這裡的lesbian bridge group就是指提供相互介紹支持的女同性戀組織)里其他人的戀愛關係時,這名女士卻說「我們都不談論自己(的戀愛關係)」。在這個調查過程中,Schwartz和Philip Blumstein共收回了1200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上百次採訪,還有20多個研究生幫忙做了數據分析這項耗時十年的研究調查的結晶——《美國家庭:金錢,工作,性》——給社會學帶來了巨大的突破。

他們還發現,在婚姻關係中,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實際生活中,同性戀夫妻之間的關係比異性戀夫妻間的更平等參與調查的女同性戀伴侶們在「平等」上尤為煞費苦心——她們把錢都放在一起再平均分配,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Schwartz說:「要是我,早就抓狂了」許多未婚同居的異性戀者也會明算賬,但女同性戀伴侶們,把這種公平分配演繹到了極致,就像俗話說的「釘是釘鉚是鉚」 男同性戀者也比異性戀男性更喜歡和愛人一起烹飪和做家務當那些已婚的異性戀男士被問及是否曾幫助自己的妻子做家務的時候,回答大多是「沒有」,面對這個情況,Schwartz 表示「這樣的回答也太氣人了」

不過也存在一些不平等的事情在所有的伴侶中都有這樣的狀況:收入更高的一方往往更有權威和也更有決定權。這樣的情況在男同性戀伴侶中最為常見,在異性戀夫妻之間比較常見,在女同性戀伴侶之間最少見Schwartz 和Blumstein發現,把兩個男人放在一起,似乎就會強化彼此對「錢」的意識。研究者們並不希望草率得出結論,這種傾向到底是天性使然還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到底是男人天生迷戀權力,還是社會文化使他們有了這樣根深蒂固的想法),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個發現表明,錢也是男人之間鬥爭的砝碼,而不是僅限於丈夫跟妻子之間女同性戀伴侶之間的鬥爭內容則不同,比如和孩子的互動方面,就可以作為一種「較量」的方式。

女同性戀伴侶間總有說不完的話,這也讓她們親密到了一種其他伴侶都無法達到的程度Schwartz懷疑這可能會導致另一個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女同性戀伴侶間的性生活會逐漸消失——她把這個現象稱作「女同性戀之間的床第之死(lesbian bed death)」(這個理論被放在了Schwartz維基百科的詞條頁面上,她本人卻很氣憤地說「我真希望自己是通過別的發現而成名的」)她斷言說女同性戀伴侶之間已經親密到不需要性生活來調味了;相比之下,傳統婚姻中的女性則需要更多,因為她們的丈夫並不那麼健談,所以在她們看來「性生活是增進感情的良方」對於男人而言,無論是異性戀者還是同性戀者,都把性生活看作是三明治:管它味道好壞,一律照單全收。

經驗一:先商量好誰倒垃圾誰掃廁所

許多其他的研究已經進一步證實了Schwartz和Blumstein的研究成果,認為同性伴侶間的關係更平等佛蒙特州在2000年成為美國第一個批准同性民事結合合法化的州。Esther Rothblum現在在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工作,在2000那會,作為一名心理學家的她,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可以深入的了解同性戀者們責任的分配方式Rothblum已經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一直以來,她都很關心女同性戀者的戀愛關係和心理健康,此外,她也很想知道法律的認可到底會對同性婚姻帶來怎樣的影響

在全美的同性戀者都湧向佛爾蒙特來申請「民事伴侶關係」的時候,Rothblum和她的兩名同事從公共記錄上得到了那些前來辦理業務的人的姓名和地址,並邀請他們來完成一份調查問卷然後,他們還邀請那些已經申請該關係的合法同性伴侶叫上他們身邊並未申請的同性戀伴侶一起來參與這項研究調查,研究人員還邀請了一些已婚的異性戀者參與其中這種方法把研究對象的一些要素(如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都放在了一個可控的環境之下。研究人員要求他們打分,分值從1到9,以評價自己和伴侶誰更愛做洗碗,修繕房屋和購買雜貨這類家務;誰更多的和房東打交道,懲罰孩子,喊人修水管,開車帶孩子去赴約,給家人以擁抱和讚揚;在發生爭吵的時候,哪一方更容易妥協

他們發現,即使是在新世紀,已婚的異性戀夫妻還是在按照過去的性別界限來進行家務的分工和女同性戀者相比,異性戀女性更多的認為自己的丈夫應該還房貸付房租水電、買食物、買家電,甚至還要負責給妻子買衣服。她們也更多的談到自己負責做飯,打掃衛生,洗碗,洗衣服打掃衛生間也往往是她們的事,此外,在兩人關係出現問題時,往往是妻子主動通過示好,或要求好好談談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關係維護」

Rothblum和她的同事們又對男同性戀者和異性戀婚姻中的丈夫們進行了調查,結果竟有些相似之處異性戀男性表示自己大多是負責推草坪,倒垃圾和修繕房屋這樣的家務,還管家裡的吃喝用度,出門的時候還要當司機他們也會做些早飯,但不做晚飯相比之下,同性戀伴侶們在家務分工上則更平等均勻。不過他們也並不是完全對半分攤家務,就算是一個人一直做同一樣家務,也不是因為基於性別的默認分配,而是依照個人的偏好和天分

Rothblum的發現也在我的這次採訪中得到了證實。Seth Thayer 和他的丈夫Greg Tinder一起在緬因州沿岸的小鎮生活Seth Thayer說「我更擅長烹飪,所以一般負責做飯」,Greg Tinder則更擅長一些「手藝活」其他人在討論不平衡的情侶關係所帶來的危害緬因州的Chris Kast和Byron Bartlett是一對新婚夫夫。Chris Kast告訴我,他倆都曾和女人結過婚在Bartlett的第一段婚姻中,他似乎總是倒垃圾的那一位,而現在兩人則是按照各自的偏好來分攤家務活。Kast 說「我就像是Felix Ungar(註:1998年一部美劇《The Odd Couple(譯名:天生冤家)中的角色》)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哪裡髒了——然後我們再一起打掃」 「我們是指我和Chris。」 Bartlett在旁邊補充說。

Isabelle Dikland是華盛頓特區的一名商業顧問,她的妻子Amy Clement是一名教師,她們剛生了第二個女兒Isabelle Dikland給我講了她們在一次滿是傳統家長的晚宴上遇到的事情:她和Clement在宴會上和一個異性戀婚姻中的母親大談有兩個孩子的好處,但對方卻不以為然,她說「如果我們有了第二個孩子,那誰來照顧家?我就必須要放棄我的工作;況且我現在都已經包辦所有家務了」這位女士在說話時瞟了丈夫一眼,然後這個話題就「戛然而止了」。

來源 URL: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610

愛白網:同性戀婚姻的幸福指南(三)

經驗二:帶孩子的時候,別AA制

Charlotte J. Patterson是弗吉尼亞大學的一名心理學家,她一直致力於搜集家長在撫養子女的工作中所體現的平均主義的明顯證據:她發現,與傳統家長相比,同性戀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配合得更好,也更熟練Patterson 和她的同事Rachel Farr對哥倫比亞地區11個州的100多對同性戀家長和異性戀家長進行了調研,這也是男同性戀家長第一次被納入此類調查的對象研究報告會發表在即將出版的一期《兒童發展》上這篇報告的內容研究人員到受訪者家中,在地上散了一些玩具,要孩子們自己選擇想玩的玩具,並用相機記錄下了整個家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

Patterson說「我們能看到他們在地上玩的全過程,從中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性伴侶們都會一起陪孩子們玩,但異性戀夫妻都還是老樣子——媽媽們在陪孩子玩的時候,爸爸們在一邊自己玩Tinkertoys」異性戀夫妻為人父母后,他們在生活中的想法都很難統一,無論是在交換意見上還是在買玩具這樣的問題上 。女同性戀者在身為人母后對其他人也更加平等,更加溫和了,並且比其他父母更樂在其中男同性戀父親在分工上比異性戀夫妻做的更好,但是他們沒有女同性戀者那麼熱情和親密。(Patterson說為進一步完善這個研究成果,自己和同事還會做更多工作來研究男性表達熱情和親密的方式

總的來說,被調查的家庭,無論是同性戀家庭還是異性戀家庭,都是幸福美滿,很少矛盾,並且有穩定經濟來源的所有類型的伴侶——無論是同性戀伴侶還是異性戀伴侶,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對為人父母的家庭生活很滿意,但是,其中異性戀太太們的滿意度較低他們表示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多幫著打點家務。Patterson 補充說:「在我們做調查的這麼父母中,異性戀太太們對自家分工很不滿意」她還表示,以自己的女同性戀家庭生活經驗來看,就算同性戀父母的教子之道比異性戀父母更平等,他們還是會學習異性戀父母們的老一套: 大量的家務分工還是在一方主外一方主內的模式下進行的Lee Badgett是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一位經濟學家,他告訴我說:「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有孩子的同性戀伴侶更像是有孩子的傳統家庭里的夫妻,而不像沒有孩子的同性戀伴侶可以說同性婚姻中的父母正一邊掙脫傳統家庭結構的束縛,一邊又在向它們看齊。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Gary Becker的著作《家庭經濟分析》中,提到了「專業化分工」的概念這個概念認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是最高效的持家模式,因為持家的一方為養家的一方賺更多錢提供保障。那些一直在家庭事務上為婦女爭取平等權利的女性主義者們,卻在譴責這個說法,他們擔心這樣如果這樣的做法會把婦女牢牢套在家裡還好同性戀夫婦們的現身說法讓大家都鬆了口氣:一個在外掙錢,一個在家搞後勤的分工模式真的可以讓日子過得更輕鬆,這其中原因,要麼是依據自然法則,要麼就是因為在美國「一崗難求」家裡有人上班就得有人做出相應的犧牲。馬里蘭大學的法學教授Martha Ertman曾對我說,家裡總得有個人「帶孩子打疫苗,陪孩子建造二戰紀念碑的模型,給家裡購置聖誕樹,在每周五下午六點之前把麵包買回家」令人欣慰的是,家長們在這些工作的分工上與性別無關

令人驚訝的是,男同爸爸們最愛分工。利用美國人口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Gary Gates得出了一些結論:在有孩子的已婚異性戀家庭中,32%的家庭是一個主外一個主內,而在有孩子的男同性戀家庭中,這個比例是33%(女同性戀者們也有分工,只是比例沒那麼大,或許因為她們更注重生活中的平等性,也或許因為她們的收入沒有那麼高——女性的收入是男性收入的81%——所以女同性戀家庭擔負不起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有趣的是,儘管男同性戀伴侶和異性戀夫妻間分工的比例差距不大,男同爸爸們都和傳統婚姻中的媽媽們一樣,他們願意呆在家裡

關於到底誰養家的問題也讓男同性戀伴侶們很頭疼,畢竟是否有工作和是否有權力相關在2005年發表在《GLBT家庭研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作者Stephanie Jill Schacher寫到他和他的兩個同事發現,當男同性戀伴侶們準備分工的時候,他們總是糾結於到底誰該做什麼一些家庭主夫說覺得自己現在這樣是損失了名譽和地位。最終,男同性戀伴侶們爭吵的內容不再是誰該照顧家,而是誰可以不在家。一位受訪者表示「這或許是我們倆關係中最大的問題了」或許Betty Friedan說的「隱藏問題」就體現在養孩子的問題上,而且會一直存在。

經驗三:不想離婚?那就別和女人結婚。

三年後,Esther Rothblum和她的同事們對當年在佛蒙特州登記結婚的伴侶們進行了回訪,並對他們關係的進展做了新的評估最終,調查者們發現,同性伴侶間婚姻生活的質量在很多方面都要高於異性戀伴侶(已婚的異性戀夫妻),他們之間大多磨合的很好,彼此很親密,衝突也更少

在有孩子的異性戀家庭中,32%的家庭是一個人養家,而在有孩子的男同性戀家庭中,這個比例是33%男同爸爸們也是很顧家的。

這並不是說同性伴侶們就沒衝突。來自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們曾經對容易吵架的伴侶們進行了調查,並在2003年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同性戀伴侶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公平,有時還挺有趣這個研究項目的調查對象包括,有固定關係的男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研究員們設計了一個方案,要求伴侶中的一方先故意挑事結果顯示,在同性戀伴侶中,負責挑事的一方並沒有異性戀者那麼咄咄逼人;而且同性戀伴侶中,被招惹的一方也沒有異性戀者那麼霸道,情緒緊張找茬的同性戀伴侶們也沒有抱怨或者表達自己的不滿,整個過程都充滿愛意,說的話也很幽默。研究者們在分析原因的過程中發現,是同性戀伴侶間更重視平等,而異性戀伴侶之間則被「男女間固有的層次和標準」折磨得比較消極比如異性戀女性就認為自己沒有男性強大,並會因此而滋生敵意。

說到家庭矛盾,同性戀伴侶區分於異性戀伴侶的顯著特徵即是:孩子。Rothblum說,異性戀夫妻間的幸福指數往往呈現「U」形趨勢:剛結婚的時候達到頂點,接著慢慢滑向低谷,之後又回升到頂點位置導致幸福指數滑坡的原因就是生兒育女。儘管越來越多的同性戀伴侶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大多同性戀伴侶還是傾向於不要孩子雖然針對這個差異進行的對比研究並不多,但也還是有,比如在2008年的有一期《家庭心理學》就有一篇相關的調查報告這項研究對所有伴侶前十年的同居生活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孩子的女同性戀伴侶們的「感情質量」要優於沒孩子的男同性戀伴侶,和有孩子的異性戀伴侶該雜誌2010年刊登的另一份研究結果顯示:在有孩子的第一年裡,所有的伴侶們的「感情質量都有所下降」。同性戀家長的數量越來越多,為人父母這樣的事情也使得他們比異性戀父母們更有耐心對於Charlotte Patterson所提出的不同教養方式到底會不會減少撫養孩子的無聊感,仍需要等待時間的考驗

有關離婚的種種數據正在不斷湧入我們的視線2006年,在挪威和瑞典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同性戀婚姻的離婚率要高於異性戀婚姻。然而,在美國,威廉姆斯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卻顯示:異性戀婚姻的離婚率要高於同性戀婚姻因此,從這些數據看來,現在討論到底哪種婚姻更長久還為時過早。迄今為止的數據大多表明——女同性戀伴侶間的婚姻比男同性戀伴侶間的更容易破裂,這可能是由於女同性戀者對平均主義的執著追求在八十年代早期,Pepper chwartz就說過「女人對感情質量特別敏感」,在2006年的那次調查中也印證了這一點這個意思是說,女人本來就愛吹毛求疵,當兩個女人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有雙倍的挑剔。因此,對於婚姻而言,最大的威脅可能就是女人了

來源 URL: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611

愛白網:同性戀婚姻的幸福指南(四)

傳染效應

前面所說的調查研究討論的都是性別與婚姻之間的關係,接下來可能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同性婚姻是不是會讓我們對異性戀婚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甚至會對傳統婚姻產生一定的影響?
調查表明同性戀伴侶之間更傾向用公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出現衝突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像異性戀伴侶那樣咄咄逼人,也更少抱怨

在筆者對剛通過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州進行調查的時候,一些當事人——婚禮策劃,婚禮司儀,和未婚夫妻——都反覆提到自己所在地區出現了結婚潮,同性戀婚姻和異性戀婚姻都有同性戀婚禮似乎還為婚禮賦予了新的意義,或者說是讓婚姻回歸到了原本的樣子在馬里蘭州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幾周之後,巴爾的摩市中心舉行了一次同性戀婚禮展。一個名叫Drew Vanlandingham的婚禮策劃師也為自己事業的東山再起而感到高興他說,當時是一月,而那些受歡迎的場地已經被預訂到夏季了——「他們都在說:我最好快一點!」這個情況遠遠超出了他和他愛人的想象他還認為,這兩個群體正在馬里蘭州進行一場奔向婚姻殿堂的「友誼賽」。

一些當地的官員向我們介紹了那裡婚潮的盛況。Lynn Strauss是馬里蘭州羅克維爾地區某教堂的牧師,她說自己已經習慣了每天面對著那本薄薄的婚禮登記冊:在一些年份里,每年就只能舉辦一兩場婚禮,而在其他時候,則是一年到頭一場都沒有不過今年有所不同:「我的日曆上全都標註上了預約婚禮的信息。三月有兩場,四月一場,五月一場,九月一場,十月一場——差點忘了,七月還有一場」其中,有三場是同性婚禮,其他的都是傳統婚禮。今年上旬,我有幸參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有兩個新娘的婚禮席間我跟新婚的Steve Greene 和Ellen Rohan夫婦聊了起來,得知他倆的婚禮就是由Strauss主持的這已經Steve第三次結婚了,他說自己在遇到Ellen之前曾發誓說不再結婚Ellen也是第二次結婚,她說同性婚姻的合法化讓她和丈夫也大為觸動,她坦言「人人都想結婚。」

Robert M. Hardies是華盛頓特區萬靈教堂里的一位牧師,他也正準備和自己的愛人(也是孩子的家長)走向婚姻的殿堂

Chris Nealon說自己從那些來參加同性婚禮的人眼中看到了「婚姻的第二春」,因為「在來參加婚禮的異性戀者,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特別的表情,這讓婚姻又變的美妙了」我們都渴望見證那些克服了重重阻礙才在一起的愛情,無論這類喜劇無論是莎翁式的還是好萊塢風格的。這樣的結果,除了因為浪漫,還能因為什麼呢?

我們有一些理由可以這麼認為:對待婚姻的態度,事實上,是具有傳染性的關於人們如何在行為和情緒上影響熟人的的研究有很多,這些研究的核心就是「社交傳染」。James H. Fowler 和Nicholas A. Christakis在2008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快樂會在社交圈子裡「傳播」這個結論是在仔細分析一項長期醫學研究的數據之後才得出的。在這項針對馬薩諸塞州弗雷明翰市的研究對象包括:幾千對當地居民,以及他們的孩子和孫子。調查發現「情緒可以直接在個體之間發生轉移」其他的研究還發現肥胖,吸煙和在學校的表現都是具有傳染性的。

在一篇發表在社會學雜誌的論文中,布朗大學的政治學家Rose McDermott及她的兩位同事Fowler 和 Christakis經調查得出:離婚是會在朋友之間傳染的Rose還認為,多參加朋友的婚禮,可能會使自己的婚姻變得更牢固。McDermott就目睹了婚姻是怎樣傳播開的這裡有個有趣的現象,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國家十年前就承認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在這十年來,這些國家的結婚率沒降反升耶魯大學法學院的教授William N. Eskridge Jr.和Darren Spedale在2006年發表的文章中也表示,在那十年裡,丹麥的異性戀結婚率上升了10.7%,挪威上升了12.7%,瑞典上升了28.8%,此外,這三個國家中的離婚率也有所下降。雖然現在還沒發驗證這些現象的因果聯繫,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婚姻並沒有遭到破壞。

假設婚姻行為會傳染,那他到底是怎麼傳播開的呢?筆者從華盛頓國家大教堂里找到了一些答案這個新哥特式風格的建築是華盛頓特區的標誌之一,該教堂的主教管轄華盛頓特區和馬里蘭州的宗教事務。這所教堂不僅是美國宗教的象徵,還是國民的精神寄託,教堂里也經常舉辦一些宗教活動Very Reverend Gary Hall是國家大教堂的主教,也是一位聖公會牧師。在今年早些時候,他曾宣布這個教堂即將開始承辦同性婚禮而這句話引發的關注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儘管只有與教堂經常來往的人和其教會學校的學生才有資格在那裡舉辦婚禮,國家大教堂也還是個很有影響力的地方而Hall也藉此機會表達了他對同性婚姻的看法,他認為同性婚姻中傳遞出的「徹底」平等性的理念,是值得異性戀夫妻們學習的他還說,同性婚姻所樹立的典範,應該由像牧師和同性婚姻專家這樣的中間人傳遞出去,讓異性戀夫妻們能看得到。Hall說自己為同性戀伴侶門做婚禮顧問的經歷,對自己給傳統夫妻提的建議產生了很大影響。

來源 URL: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3612

資訊來源:愛白網
譯者:楊芸 編譯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