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愛滋防治】111002 聯合報:年輕人戴保險套 盡「性」不要病 / 立報:恐嚇式性教育 阻礙青少年避孕意願
2011-10-04
【臺灣/愛滋人權】111004 聯合晚報:公廁口交 愛滋男遭起訴 / 苦勞網:鎮壓公廁情慾 公權力的暴力與荒謬
2011-10-08
【臺灣/愛滋防治】111002 聯合報:年輕人戴保險套 盡「性」不要病 / 立報:恐嚇式性教育 阻礙青少年避孕意願
2011-10-04
【臺灣/愛滋人權】111004 聯合晚報:公廁口交 愛滋男遭起訴 / 苦勞網:鎮壓公廁情慾 公權力的暴力與荒謬
2011-10-08

111005 愛白網:有研究稱「宗教治療可改變同性戀傾向」,結論受質疑

愛白網  2011-10-05

  美國兩位學者近日發表研究報告稱「宗教治療可改變同性戀性傾向」,但這份報告並未引起主流學術界和媒體的很多關注,反而引發了不少質疑的聲音,一些學者認為該研究並不可信或缺乏說服力。

  有關報告已發表在9月30日的英國《性與婚姻治療雜誌》(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網站上,報告標題大意是《關於試圖用宗教療法改變性傾向的縱向研究》,報告的兩位作者分別是美國伊利諾伊州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斯丹頓-瓊斯(Stanton Jones)和弗吉尼亞州瑞金大學(Regent University)的心理健康學教授馬克-雅豪斯(Mark Yarhouse)。

  CNN網站10月4日在題為《支持改變同性戀的研究受到挑戰》的一篇健康類報道中,指出有關研究報告的兩位作者瓊斯和雅豪斯都出自宗教背景的大學,其中雅豪斯所在的瑞金大學是由基督教電視佈道牧師帕特-羅伯森(Pat Robertson)創辦。

  瓊斯和雅豪斯在報告中說,他們開展了持續六、七年的關於使用宗教方法「將性傾向從同性戀改為異性戀」的試驗研究,研究的跟蹤調查對象最初共有98人(72名男性和26名女性),這些人都參加了基督教輔導。通過每年一次的訪談,研究人員記錄了這些參與者自述的性吸引、性滿足和性幻想狀況,也記錄了他們的性傾向和心理困擾狀態。

  報告稱,「有證據顯示,對部分人來說,改變同性戀傾向是可能的」,並且「在這種改變過程中,在整體上並未因此給當事人造成更多的心理困擾」。

  瓊斯和雅豪斯在研究中跟蹤調查的對象都參加了基督教組織「走出埃及」(Exodus International)的「治療改變同性戀」宗教課程,這些人在美國各地的16個「走出埃及」培訓營中接受「改變同性戀」的輔導,「走出埃及」認為人們「可通過耶穌基督的力量實現從同性戀的解脫」。

  在跟蹤研究過程中,先後有35名研究對象中途退出,退出者中既有人自稱「已經脫離了同性戀傾向」,也有人又重新認同了自己是同性戀者。報告稱,研究人員跟蹤了參與者們的「轉變過程」,每年都在訪談中向研究對象詢問包括性吸引、感情和戀愛關係、性幻想等方面的同樣一套問題,並運用阿爾弗雷德-金賽等人提出的判斷指標來衡量參與者的性傾向。

  經過六至七年的跟蹤研究之後,據稱在堅持完成宗教輔導培訓課的學員之中,有23%的人「成功轉變成了異性戀者」,30%的人「做到了禁慾」,也就是至少不再涉入同性戀,另外還有23%的人沒有達到輔導培訓的預期效果,20%的人仍舊是同性戀傾向,其餘的人則表示對自己的性傾向仍感到疑惑。

  對於瓊斯和雅豪斯的研究報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人類性學研究的主任艾力-科爾曼(Eli Coleman)教授評論認為,有關話題已經被翻來覆去討論過很多次,人們可能看到有性行為的變化,但那並不是性傾向的改變,行為的改變也可能是短期暫時的,但這種變化並不會持久。科爾曼認為,瓊斯和雅豪斯的研究並無新意,在那種「治療」過程中,有些人會改變自己的性行為或改變對自己性身份的認知,這都是人們已經知道的事。

  紐約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傑克-德雷徹(Jack Drescher)認為,瓊斯和雅豪斯的研究可能混淆了性身份和性傾向,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性傾向是指一個人對不同性別的人產生的性吸引,而性身份則是一個人關於自己的性傾向或性感覺的主觀認識或表達。德雷徹舉例說,某個男子可能對其他男性產生強烈的性吸引,但他不一定自我認為是同性戀者,他也可能改變標識自己性身份的方式,而他的性傾向通常是不會變的。

  德雷徹說:「瓊斯和雅豪斯的研究帶有偏見,我自己的研究也有偏見,每個人都可能帶有某種偏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累積大量的綜合信息,而目前已有的大量科學證據並不支持瓊斯和雅豪斯的研究結論」。德雷徹指出,相關的研究還應該有同行的評議,如果某項研究的結論與現有的大量研究成果發生衝突,那是有意思的,不過它是否能被複制和重現,還是個問題。

  德雷徹還認為,瓊斯和雅豪斯的研究並沒有考慮雙性戀的可能存在,此外,一部分人在「治療人員」的建議下結婚並生了孩子,但同性戀者與異性結婚並非新鮮事,他們雖然結了婚,卻並沒有改變性傾向。

  關於性傾向是否可被「改變」的話題,擁有15萬專業會員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已在2009年8月的一項決議中重申,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改變性傾向的嘗試」會成功或有效,許多「治療改變性傾向」的研究存在嚴重設計缺陷或存在研究方法問題,有關的「治療」或「輔導」可能對同性戀者造成身心傷害,從業醫師不應該向尋求幫助的同性戀者提供「治療或改變性傾向」的建議。

資料來源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22688

延伸閱讀
110930 原始論文:Stanton L. Jonesa & Mark A. Yarhouseb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ttempted Religiously Mediated Sexual Orientation Change》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92623X.2011.607052
090806 愛白網: 美國心理學協會:沒有證據顯示「改變性傾向」的嘗試成功有效
http://www.aibai.com/infoview.php?id=19620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