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14 世界日報:患腦膜炎同志飆升 衛生局籲打疫苗
2012-10-14
121017如何以聖經證明「聖經沒有反同性戀」?
2012-10-17
121014 世界日報:患腦膜炎同志飆升 衛生局籲打疫苗
2012-10-14
121017如何以聖經證明「聖經沒有反同性戀」?
2012-10-17

【國際/臉書迫出櫃】121014 搜狐IT:Facebook隱私設置存嚴重漏洞 美花季少女慘被出櫃

2012.10.14 搜狐IT消息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Facebook的隱私設置存在漏洞,兩位不願透露自己性取向的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雖然Facebook一直在加強隱私控制,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隱私。研究人員發現,隨著隱私控制加強,反而會導致用戶“過度自信,產生控制錯覺”,從而更多的共享個人信息。

全文概要如下:

隱私慘遭洩露
寶碧•鄧肯(Bobbi Duncan)拼命向她父親隱瞞自己是個同性戀的事實,但Facebook卻告訴了他一切。

今年秋天的一個晚上,鄧肯加入的一個名為“酷兒合唱團”( Queer Chorus,Queer暗指“同性戀”)的Facebook群無意間向她的200名好友洩露了她的性取向,其中就包括她的父親。當天晚上,鄧肯的父親在她的電話留言中留下了尖刻的語言,要求她放棄同性關係,否則就斷絕父女關係。

22歲的鄧肯在朋友的沙發上哭了整整一夜。她說:“我就感覺自己的肚子被人用棒球棍結結實實地打了一棍。”

不久,她聽說,另一名合唱團成員泰勒•麥考密克(Taylor McCormick)因為同樣的原因出櫃,生活也同樣被攪亂。

Taylor McCormick泰勒•麥考密克在Facebook上被迫對家人出櫃

Taylor McCormick泰勒•麥考密克在Facebook上被迫對家人出櫃

這個合唱團是德州大學內的一個學生團體,合唱團團長將鄧肯和麥考密克加了Facebook群。團長並不知道Facebook會自動告知他們的Facebook好友,兩人已經是合唱團群的成員。

兩名學生受到的傷害全是因為Facebook的隱私漏洞。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未經好友的允許,將他們加入一個群中。因此,鄧肯和麥考密克失去了對自己秘密的控制,儘管兩個人都是Facebook的資深用戶,知道用Facebook的隱私設置保護自己的某些活動不被父母知道。

Facebook發言人安德魯•諾伊斯(Andrew Noyes)表示:“我們的心和這些年輕人在一起。他們的不幸遭遇提醒我們,必須繼續加強我們堅固的隱私控制,並繼續對用戶進行指導。”

身處Facebook和谷歌Google+等社交網絡時代,通過登記用戶的行為來獲利的各家公司會經常性的分享、儲存和廣播用戶每天生活的細節。對於個人來說,在個人數據經濟間遊走成了挑戰:在一個預測個人信息流傳範圍都非常困難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過去很容易不被人知曉的隱私,現在在網上無意間就被洩露,這刺痛了很多人。 2009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娜塔莉•布蘭查德(Nathalie Blanchard)丟掉了她的抑鬱症保險補貼,原因是她在Facebook上貼出了自己在海灘上快樂遊玩以及在夜總會與男性共舞的照片。根據布蘭查德律師的說法,在看到這些照片後,她的承保方宏利金融(Manulife Financial)僱用了私家偵探,並要求醫生重新評估她的病情。

按照律師的說法,布蘭查德不知道她的照片是對外公開的,並聲稱憂鬱的人通常會向親朋好友掩飾病情。布蘭查德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恢復她的補貼。最終雙方達成庭外和解。宏利金融發言人拒絕對案情進行討論,只是表示:“我們不會基於Facebook等網站上發布的消息,拒絕或終止一份有效的保險索償。

Facebook改變共享方式
網上的失控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也是社會學上的轉折。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個人信息的傳播總是很慢,就算有也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傳播。

Facebook時代使得個人隱私洩露面向廣大受眾,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個人世界中的工作、家庭、朋友和性取向問題以前都是相互分割的,現在要將他們分開來越來越難。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不使用Facebook。但全球有近10億人都在使用它,要做到這一點也是很難。

Facebook一直致力於一個用戶只有一個身份。它杜絕用戶使用假名和多個賬號。 Facebook表示,實名制的承諾讓用戶更加安全。這也是他們兜售給廣告業者的服務核心,也就是了解真正的你。

對於未公開的同性戀者來說,這更加是個挑戰,他們必須控制自己在網上的形象,防止好友、家人和敵人窺探到他們的秘密。

在奧斯汀,鄧肯和21歲的麥考密克雖然已經在學校出櫃,但卻不想讓自己的父母知道。鄧肯在北卡羅來納的牛頓長大,此前都是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家人做禮拜的是一個原教旨主義教堂。現在是語言學系學生的鄧肯在2011年夏天告訴她的朋友,她可能是同性戀。

對於性取向鄧肯有過掙扎,她調整了Facebook隱私設置,不讓父親知道半點風聲。父親的Facebook賬號還是她幫忙註冊的。鄧肯說:“我設置完Facebook後,我知道,或者說我以為我知道不會有任何問題。”

正在學習成為藥劑師的麥考密克在2011年7月向母親透露了自己是同性戀的消息,但沒有跟父親說。麥考密克稱父親參加的是保守教派,在他們看來同性戀是罪惡。

他在Facebook控制中對他的父親進行了帖子“隱私設定”。麥考密克說:“我們年輕時都有秘密。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包容度很高。多年來它一直提供安全場所供年輕人出櫃,並且不讓他們的父母知道。今年秋天,鄧肯和麥考密克參加了酷兒合唱團的第一次彩排,這是一個為同性戀學生的準備的合唱團。

合唱團團長克里斯托弗•阿科斯塔(Christopher Acosta)表示,這是個發現做同性戀也挺好的一個地方。鄧肯在團裡彈鋼琴,唱女低音。麥考密克身材纖弱,但他的低音讓合唱團驚訝。

9月8日排練時,阿科斯塔問團裡誰還沒加Facebook群,麥考密克和鄧肯說他們還沒有。

那天晚上,阿科斯塔將兩個人加入Facebook群。 Facebook為合唱團所在的群提供了三個選項:秘密(非成員無法瀏覽成員和討論)、封閉(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群和群成員,但只有成員才能看見發帖)和公開(成員和內容公開)。

阿科斯塔先生選擇了公開。他說:“我底氣十足,合唱團沒什麼好羞恥的,應該感到自豪。”

但阿科斯塔稱他不知道的是,他添加鄧肯進群無需得到她的在線同意。 Facebook會發送通知給鄧肯的所有好友​​,包括她的父親,告訴他們她剛加入了酷兒合唱團。

當阿科斯塔按下按鈕,Facebook允許他推翻之前鄧肯和麥考密克制定的隱私設置。 Facebook在線幫助中心解釋,開放群和封閉群一樣,對於公眾都是可見的,會向群成員的好友發布通知。但除非得到用戶同意,否則好友無法將用戶加入群,其他好友也無法看到他加入什麼群。但出現這件事之後,Facebook幫助中心修改了說法,稱好友可以看到用戶加入什麼群。阿科斯塔說:“我反覆摸索和試驗才搞清楚了規則。”

根據鄧肯和當時在場朋友的說法,幾小時後鄧肯的父親就在她的手機信箱裡留下了憤怒的留言。鄧肯當時告訴她的朋友:“我不想讓他知道。但他看見了。”

對於此事,鄧肯的父親沒有回應置評要求。

鄧肯說,那一晚他父親反覆打她的電話,並威脅停掉她的汽車保險。他要求鄧肯到Facebook上放棄合唱團和同性戀的生活方式。兩天后鄧肯的父親在她的Facebook頁面上留了言:“敬告所有同性戀。回你們的洞裡面等待上帝吧。抵禦正在等著你們這些變態。祝你們好運。”

鄧肯說她好幾週內陷入了抑鬱。 “我不能正常工作。在課堂上別人說的話我一個字都聽不見。”

麥考米克的母親當天晚上打電話給他,他的名字加入了酷兒合唱團群。現在他父親知道了。整整三個星期,麥考米克的父親都沒有和他說話。針對此事麥考米克的父親也拒絕發表評論。

隱私控製或適得其反
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團體都批評Facebook的默認設置正在慢慢向公眾和Facebook的企業合作夥伴透露更多的個人信息。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北加州技術與公民自由律師克里斯•康利( Chris Conley)表示,用戶通常不知道他們信息流傳的程度。如果敏感信息被洩露,要想保住秘密通常是不可能的。

Facebook高管表示,他們一直在增加隱私控制,因為這樣才能鼓勵用戶分享。 2011年8月Facebook推出全新的隱私控制時,Facebook產品副總裁克里斯•考克斯(Chris Cox)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切都是關於你可以輕易精準的將內容分享給特定的人,他們看到這些內容不會感到驚訝。”

儘管如此,隱私關注者聲稱,控制漏洞依然存在,好友可能洩露其他用戶的信息。例如,Facebook用戶無法去除其他用戶發出的照片。

更大的關注點在於,許多人不知道如何使用Facebook的隱私控制。在2011年春天皮尤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美國社交網絡用戶利用刪除他人評論等手段對網上身份進行控制的行為越來越活躍,但調查中有一半人聲稱在管理隱私控制上存在困難。

今年9月,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取消了裁判布萊恩•斯特波羅(Brian Stropolo)執法新奧爾良聖徒隊和卡羅萊納黑豹隊的比賽,因為賽前ESPN發現Facebook上,斯特波羅身穿聖徒隊球衣和球帽的照片。

現在還不清楚這些照片本應是公開還是私有的。

隱私研究人員表示,越來越多的隱私設置可能會讓社交網絡用戶產生“控制幻覺”。在2010年的一系列試驗中,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亞歷山德羅•艾奎斯提(Alessandro Acquisti)發現,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隱私設置會讓他們產生“某種形式的過度自信”,從而讓他們分享的更多。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長期以來一直假定,共享信息的能力將改變公眾培養自我身份的方式。在大衛•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2010年撰寫的《Facebook效應》中,扎克伯格曾提到,那種面對不同人有不同身份的時代將很快消失。 Facebook只有一個身份。

出櫃幾天後,鄧肯和麥考密克進了學校的性別中心接受諮詢。與此同時,麥考密克的母親莫妮卡擔心這個消息會影響到她賣保險的生意。她說:“城裡每個孩子都知道。我相信我已經失去了一些客戶,但他們不會給你說為什麼。我們住在一個小城裡。”

鄧肯說她嘗試與父親溝通,但僵局依然。她和麥考密克依然留在合唱團。阿科斯塔先生將群屬性改成秘密,並製定了​​網絡隱私指導。鄧肯表示,她現在很好,但不希望其他人有她的經歷。鄧肯說:“我責怪Facebook。它不應該讓別人看到我的某一面。”

新聞出處:http://it.sohu.com/20121014/n354819343.shtml

延伸閱讀
121011 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本篇報導原文):When the Most Personal Secrets Get Outed on Facebook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0872396390444165804578008740578200224.html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