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彩虹鬥陣-大聲說出我們的希望
2009-03-14
090316自由時報:同志評彩虹政見 周柏雅溫炳原勝出
2009-03-16
315彩虹鬥陣-大聲說出我們的希望
2009-03-14
090316自由時報:同志評彩虹政見 周柏雅溫炳原勝出
2009-03-16

【觀點╱影評】090311中國時報 :紀大偉>最佳女主角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性致勃勃」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作者:紀大偉美國康州大學外交系駐校助理教授

    這次奧斯卡獎的三大贏家,應是《百萬貧民富翁》,《自由大道》,以及女主角獎得主凱特.溫絲蕾。印度背景的《百》讓西方世界震動(也讓西方世界獵奇),早就被討論,在此不多說。《自》的勝利,剛好挑戰了保守勢力對同性戀人權的攻擊,男主角獎得主和編劇獎得主的得獎感言都已經是追求(同志)人權的經典證詞──而他們不但打中美國國內保守派,也打中美國國外的痛處:有些國家因為宗教理由,在轉播奧斯卡的時候,就將這兩份得獎感言消音,不讓鼓吹人權的證詞在他們的國家放送。

 如果前兩個贏家具有挑釁社會既有現況(status quo──這必然是保守的)的激進潛力,那麼第三個贏家,溫絲蕾又帶來什麼啟示?

 在奧斯卡,溫絲蕾以《為愛朗讀》(The Reader)獲獎。這部片又是以納粹傷痛為主題,只不過女主角在片中並不是猶太人,而是納粹戰犯。這種角色必然引起爭議:當然有論者質問此片是不是在美化納粹;在中國,已有網友聯想,如果《為愛朗讀》指出人人都可能是納粹惡行的共犯,那麼,中國的人是不是都可能是文革浩劫的共犯?好,現在檯面上基本上有兩種意見:一是,我們怎麼可以為納粹辯護?另一是,我們怎麼可能和納粹完全畫清界線?──我覺得這樣的交叉爭辯都很好,不妨繼續,但我希望在檯面上再加入兩個議題:女主角溫絲蕾如何在片中演出「階級」(工人階級)的問題?她如何展現「身體」?

 溫絲蕾在片中的納粹身體,是工人階級的、女性的身體,看起來肥滋滋,而不健美。她就是鄰家的歐巴桑。她的演技引起熱烈回響,成為近期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故事,成為台灣、中國、美國各地網路社群(twitter.com,plurk.com等等)的討論重點。

 溫絲蕾在過去一年的成績單上不但有《為愛朗讀》,還有《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直譯為「革命路」,為美國康乃狄克州的一條路名)。她以這兩部片奪下兩座金球獎。這兩部片乍看之下剛好是對立的:《為愛朗讀》展現一個激情的大清算年代(清算納粹的歷史),而《真愛旅程》曝露一個激情不再可能,清算也不可能,沒有歷史的年代;前者的場景是傷口上撒鹽的歐洲,後者的位址是拒絕承認傷口(也彷彿沒有階級問題)的「太平盛世」美國。當然「革命路」這樣的片名是極度諷刺的,因為片中容不下各種一丁點革命的空間。「革命路」的背景是一九五○年代,正值美國反共氛圍的高峰,革命必死,而女人──溫絲蕾──也沒有活路。溫絲蕾在片中的表演就是在和美國夢這個意識形態進行肉搏。

 在電影之中,除了歷史,階級和女人也不可忽視。溫絲蕾正好展示了階級和女人的複雜光譜。


原文出處:2009年3月11日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031101117,00.html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