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觀點/同志與愛滋汙名】170730 50篇科學文獻告訴你,如果真的關心愛滋,你就不該反對同志

2017-07-30 撰稿/蘇峻霆 (台大醫技博士、熱線愛滋小組義工)

 

姻平權議題在這幾年的台灣社會中引起了熱烈討論,愛滋正是其中正反攻防的重點議題之一。根據反方論點,男同志是愛滋傳播的主要族群,因此我們雖然尊重同志的存在,但我們不能對同志抱持著正面及鼓勵的態度;我們要反對男男性行為,反對同性婚姻,否則就會助長愛滋散播,甚至會拖垮健保。

如果這個社會對於同志的接受度真的會影響愛滋防治的成效,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要不要這麼支持同志族群的權益;畢竟愛滋議題對於國民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不過這種對於同志的負面態度,真的有助於愛滋防治嗎?

以下列出了50篇橫跨世界各國的近期相關研究(見下表),來看看社會對於同志的態度究竟對於愛滋疫情的控制有什麼影響。這裡主要呈現的是和本篇主題相關的研究結論,並未完整呈現各項研究的全貌;而且每一項研究在方法學上當然都會有其限制,所得到的結論也都可以有討論的空間。不過從這麼多的文獻摘要結論當中,還是很清楚地呈現一個趨勢:對於同志的負面態度,對於愛滋防治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非常有害。

 

名詞解釋

在這些研究當中,有幾個名詞待會將會頻繁地出現,在這裡先簡單解釋一下:

男男性行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指的是「和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這些男性可以是同性戀、雙性戀或異性戀;而跨性別者通常不算在內。

內在化恐同(internalized homophobia-指的是當整個環境對同志持有負面態度(例如歧視、偏見、厭惡、恐懼、刻版印象),而同志身處其中時受到影響,便對自己建構了負面的形象,認為那些對同志的負面印象都是正確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科學文獻怎麼說。

 

  1. 北美洲
    1. Jeffries WL 4th, Johnson OD. Am J Public Health. 2015 Dec;105(12):2466-72.
      2015年的美國全國性研究。對於同性性行為所抱持的負面態度(認為同性性行為是不好的行為),會增加愛滋以及其他性病在性活躍男性族群當中的傳播機率,而且不分性向皆是如此。
    2. Stachowski C and Stephenson R. Arch Sex Behav. 2015 Feb;44(2):467-74.
      2015年的美國研究。具有「內在化恐同」的男同志,和伴侶之間處理愛滋風險(例如討論做愛是否戴套)的能力比較差。
    3. Underhill K, et al. J Urban Health. 2015 Aug;92(4):667-86.
      2015年的美國研究。醫護人員對於同志身分以及其他方面的汙名,會使得男男性行為者不信任醫療端,對於愛滋防治有所不利。一位受訪者回憶:「每次進急診室,當我說我是gay的時候,他們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那你要檢查愛滋嗎?"這有點侮辱人啊,我覺得很生氣。」另一位受訪者也表示:「有些醫生還是對於同志感到噁心想吐,很難談到同志議題,所以我個人都儘量找女醫生,談起話來比較容易。」
    4. Glick SN, et al.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5 Nov 1;70(3):319-22.
      2015年的美國研究。自2008至2014年,整個美國社會對於同志的接受度明顯上升,而恐同態度和HIV風險呈現正相關(例如會讓男男性行為者更不願意接受HIV篩檢)。因此可以預期,整體群眾對於同志接受度的上升將有助於男男性行為者的健康。
    5. Buot ML, et al. PLoS One. 2014 Apr 17;9(4):e91711.
      2014年的美國研究。通過同性婚姻的州,男男性行為者的愛滋感染率較低;顯示去除社會的愛滋汙名對於愛滋防治可能有所助益。
    6. Hrostowski S and Camp A. Soc Work Health Care. 2015;54(5):474-83.
      2015年的美國研究。密西西比州的愛滋感染問題相當嚴重,一直以來的恐同態度及社會汙名(例如保守的政府反對同性婚姻、反對同性伴侶領養小孩、反對學校進行全面、正確的性教育)使得這樣的問題更加複雜。
    7. Crosby RA, et al. Sex Transm Dis.
2015-11-05

【美國/防疫經驗】 151006 紐約時報:舊金山是如何減少愛滋病感染的(下)

舊金山是如何減少愛滋病感染的 (下篇)

2015-10-06 紐約時報健康版 作者/DONALD G. McNEIL Jr.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 小索翻譯

SongYY說明:
紐約時報於10月初刊載了一篇深度的長篇報導,探究舊金山如何從每年HIV新增病例動輒上千人,成為去年新增病例數僅302人的城市。爽歪歪網站之前刊出的上篇中,介紹了舊金山如何提供各面向資源協助感染者盡快開始服藥。本篇則介紹舊金山如何透過社工護理系統,對於感染者持續提供支持,以及追蹤其就醫狀況。此外在預防方面,舊金山也率先使用了接觸前預防性投藥 PrEP (未感染者服用藥物–目前美國核准者為Truvada舒發泰–以預防自己感染的方式),並且克服了反彈聲浪,達成相當程度的推廣普及–估計有15%的男同志使用PrEP。
台灣目前醫界與官方也已討論 PrEP 在台灣核准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天PrEP 在台灣真的核可,會不會也像美國出現「助長濫交」、「助長無套」或是「舒發泰婊子」的批評聲浪?在台灣要價不斐的PrEP藥物,是否能真的推廣普及?我們又從舊金山的經驗中看到了什麼?

積極追蹤

Tenderloin區位於卡斯楚街的東方,是一個充滿廉價單人住宅、遊民庇護所、酒品專賣店的駭人區域。舊金山的遊民有四分之一以上是同性戀或是跨性別者,其中很多人就是集中在此區域。他們可能為了取得(娛樂性)藥物,或是為了能夜宿一晚而進行性交易;於是因此而感染了HIV。

舊金山在四年以前便成立了「連結照護團隊(Linkage into Care teams;簡稱Lincs)」,以追蹤這些患者。

在2012-13年,Lincs團隊中所謂的「領航員」搜尋了315位失聯的HIV患者,其中有116人重新獲得列管;至於其他人則未取得聯絡、入獄服刑當中、已經死亡、或是拒絕接受幫助。這些領航員不但會和患者們通電話及傳訊息,也會拜訪他們,甚至陪伴他們一同就醫。

Lincs團隊所聯繫的病患當中,約有73%目前仍持續接受醫療照護;且這些Lincs所聯繫的病患體內病毒成功獲得控制的比率是其他病患的兩倍。

Erin Antunez是一位Lincs團隊當中的「領航員」,最近她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和三位病患聯絡。第一位是當天早上剛出獄的年輕男子,Erin Antunez形容他「不是什麼大問題」。他通常會按時服藥,那天下午他才剛好要回診。

第二位是住在Market Street旅館的靜脈藥癮者,他常常會就這麼消失不見。他最近才傳訊息給她:「哪裡有醫生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幫我把膿都排除乾淨?」不過後來的好幾通訊息他都沒有回覆。

Antunez表示:「其實我們大部分的工作都花在玩『威力在哪裡?』的遊戲。」(『Where』s Waldo?』,由英國插畫家Martin Handford創作的一套兒童書籍,讀者需要在人山人海的圖片中找出Waldo——譯註)

第三位病患是一位36歲的母親,是她這天當中第一位拜訪的對象。這位母親住在Maitri愛滋安寧療護中心,一個住宅區當中的小小避風港。根據其網站所描述,此中心的設立者是一位「原本沈溺於藥癮的變裝皇后所轉變成為的禪學大師」。此中心以佛教裝飾和紙鶴作為佈置,並有獨立的吸菸走廊區,以供人抽菸和吸食醫療用大麻。

這位母親曾經遭受過兩種愛滋相關的肺炎感染,但最後還是幸運地活了過來。

她才剛在住處吸食完甲基安非他命,隨意睡在無人躺臥的沙發上,而且也沒有服藥;不過Antunez說她「只是需要休息一下」。

她今天身穿青色背心和碎花短褲,戴了頂白色Tilley帽,正在等著搭公車到86號病房。Antunez問起了她的新刺青。她十分害羞,一直專注在手機上面,而且只咕噥地回答著孩子般的答案-直到她誤以為記者是前來評估Antunez的監察員,才用力地為Antunez辯護了起來:「Erin人超好!你會發現有些人不想幫你做多少事,可是她不但會上門拜訪,還會打電話給我,而且我們還會一直互相留言。」

Antunez下午的案主不在他Donnelly旅館的房間裡;儘管她大聲敲門,擔心他處於昏迷狀態而沒聽到。飯店經理說他「把他的膿展示給每個人看」,然後就離開了。

擔心他會自行把膿腫切開,她查看了Lincs的權限所能看到的有限資料,包含所有公開的診所就醫紀錄,以及所有的HIV檢查紀錄。

結果發現她的兩位追蹤對象-剛出獄的男子以及靜脈藥癮者這天下午都有回診就醫。「耶!」她大喊,揮舞著拳頭並在座位上手舞足蹈了起來。「今天真是個領航的好日子啊!」

預防感染

2013年,就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了愛滋藥物Truvada (中譯名為舒發泰) 用於預防HIV感染後不久,舊金山便開始將其提供給任何具有風險的人。有些男同性戀便以「Truvada婊子」來稱呼那些使用Truvada後就不戴保險套的人。

「這種反彈目前已經逐漸消逝。」Bradley C. Hare醫師如此表示。他是Kaiser機構的HIV部門負責人,此機構同樣很早就開始提供PrEP。他形容「第一批使用者就像在Apple店外搭帳棚,等著搶購最新iPhones的那群人。」他也表示現在「第二波人潮」已經出現了:「這些人需要更多一點點的教育,不過他們現在會說:”我的朋友正在用了,而我和我的朋友有一樣的行為,所以…”」

卡斯楚街一位相當受歡迎的Lisa Capaldini醫師表示,她對於PrEP「仍然存有矛盾的情緒」。她說:「PrEP讓人性交時傾向不戴套,就有如特洛伊木馬一般把梅毒和淋病送進體內。如果我有一個18歲的gay兒子,我會跟他說我寧可你戴套。」

健康部門的Buchbinder醫師則表示不同意見:「因為擔心病人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而拒絕提供PrEP給他們,感覺上就像是其他科的醫師在治療高膽固醇病患時拒絕開立降血脂藥物statin給他們,因為這會讓他們吃更多冰淇淋。」

最近一項研究針對Kaiser機構最早接受PrEP的657名人士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的保險套使用率的確下降了,而且也更容易得到性病-然而在兩年的使用期間,沒有任何一人得到HIV

Stephen是一名來自芝加哥的24歲男性,體型纖瘦,說話輕聲細語;目前剛開始接受Truvada。他說他其實晚了一年,直到他找到工作而有醫療保險後才開始服藥。過去他依附在父母的保單之下,所以會擔心他們發現他的用藥。他們是保守天主教徒,知道兒子是gay但並不喜歡這樣。「我爸甚至花錢幫我召妓。」他邊說邊搖頭。

Stephen最早是在他所就讀的天主教學校的男同性戀學生團體裡聽過這種藥物的。「不過當時我的朋友說,使用Truvada就代表你超級淫蕩,因為這是發明給那些想要無套,或進去暗房裡做愛的人用的。」他如此回憶,「我一點都不想要跟它扯上關係。」

現在他已經把Truvada視為另一層保護措施:「是我絕對想放進包包裡的東西。」

如果他從小就生長在舊金山,或許他會更早學習到這件事情。現在PrEP的相關討論已經強制列入所有公立學校的九年級性教育課程當中。 

06HIV-COVER4-articleLarge傑克•斯坦利(Jake Stanley)在磁石診所接受性傳播疾病(S.T.D.)檢測。

不再恐懼

舊金山在此方面的成就不僅減少了愛滋的流行率,同時也毫無預期地讓此地的男男性行為在心理層次獲得了巨大的改變。對於死亡的恐懼(長久以來,這一直是美國男同志生命中的一部分)似乎已有所下降。

Bradley和Paul是一對男同志伴侶,一同來到磁石診所進行淋病檢查。Paul是現年53歲的夏威夷人士,紅潤的臉上飽經風霜,形容自己像是「一隻恐龍」。他認為他或許是在少年時代就感染了HIV。許多他的朋友在十幾年前就過世了。「我居然還活著,真是瘋了。」他這麼說著。

來自於亞特蘭大的Bradley則像是預備學校的運動員,大概年輕了20歲左右,尚未感染HIV。他們覺得在一起很安全,因為Paul服用了Complera三合一治療藥錠,而Bradley則接受了Truvada預防治療。

「PrEP真的讓一切都改變了。」Paul如此表示。「Bradley是我所認識第一個接受PrEP的人。他寧可和一個病毒量低到測不到的感染者在一起,也不願和一個會說『嗯哼,我想我應該是陰性吧?』的人在一起。這讓我的想法開始變得正向,不再覺得自己是個被社會拒絕的人。」

「能一直活到現在,看到年輕一代可以體驗我們曾經歷過的感覺,真的是太棒了。」他補充說道。「我生長在完全無須恐懼的70年代;然而90年代的人們則充滿了恐懼。而生長在當今這個年代的人終於完全不用活在恐懼當中了。」

原文出處:http://www.nytimes.com/2015/10/06/health/san-francisco-hiv-aids-treatment.html?_r=0

延伸閱讀:

爽歪歪網站/ 什麼是預防性投藥?
https://www.songyy.org.tw/sex/sex-1/sex1-3

2015-11-05

【美國/防疫經驗】151023 紐約時報:舊金山是如何減少愛滋病感染的(上)

舊金山是如何減少愛滋病感染的 (上)

2015-10-06 紐約時報健康版 作者/DONALD G. McNEIL Jr.
2015-10-23 紐約時報中文版 任扶搖 翻譯

SongYY說明:
舊金山如何從每年HIV新增病例動輒上千人,成為去年新增病例數僅302人的城市?紐約時報於10月初刊載了這篇深度的長篇報導。爽歪歪網站將其分兩次刊出,本篇介紹了舊金山在感染者治療上願意投入公共預算,並積極協助感染者取得醫療保險資源;在治療策略上率先實行「檢測後立即治療 (Test and Treat)」,讓感染者盡快開始服藥;再加上提供去污名、不批判的友善醫療資源,使得82%的HIV感染者均接受治療,72%達到了「病毒抑制」狀態而有效降低傳染給其他人的機會–由新增病例大幅降低可以看出其顯著成功的效果。
在台灣,不斷有人質疑:由國家預算或健保(註),負擔感染者的治療費用,這樣合理嗎?更有不少人認為,應該要批判、追究感染者讓自己被感染的責任。對於這些漠視治療在防疫重要性、甚至歧視特定疾病的言論,或許舊金山的成功經驗,能提供值得省思的反證。

斐爾不是頭一回碰上保險套破了這種事,所以一點兒也沒放在心上。但三個禮拜後,他在酒吧遇到的那人打電話來說,他「可能接觸到了」愛滋病病毒。

43歲的拉斐爾是為人友善的肌肉猛男。他去了一家診所,過了45分鐘得知自己確實被感染了。儘管當時已經是下班時間,一名顧問立即跟他碰面,並馬上為其預約了第二天的醫生看診。

在舊金山市綜合醫院(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著名的86號H.I.V.病區(Ward 86),醫生給了他五天的藥量,又為他開了處方好讓他可以買到更多藥。因為他暫時賦閒在家,這名大夫將他介紹給了一名顧問,後者幫助他申請了一份公共醫療保險,每年報銷3萬美元的治療費。

「他們很幫忙,這讓我感到寬慰,」拉斐爾說。出於隱私考量,他與本文其他幾位接受採訪的男性都堅持僅以姓氏相稱。「他們提供給我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能夠全心專註於自己的健康。」

儘管在一夜情的輪盤賭中撞上霉運,但拉斐爾也有幸運之處:他住在舊金山,這是一座扭轉了防治愛滋病頹勢、堪為其他城市效仿的楷模城市。這裡曾經是愛滋病的重災區,多虧實施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方案,感染率急劇降低,現在這裡每年只有幾百例新病例。

「我大愛舊金山市的這個模式,」美國國家過敏症及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所長安東尼·S·福西(Anthony S. Fauci)博士說。「如果堅持目前的做法,我堅信他們一定能成功地終結現在的疫情。我不是說這樣就能消除所有的病例——恐怕我們永遠也做不到這一點,但大體上消滅疫情是完全可能做到的。沒有理由不這麼做。」

上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對舊金山模式表示了基本的贊同。該機構印發了新的H.I.V.防治指南,呼籲世界其他地區以舊金山為榜樣:一旦H.I.V.檢測呈陽性,患者就應該儘快開始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而不是等到免疫系統功能指標衰退後再治療;此外,該機構還指出,應該向所有高風險族群提供預防性藥物。5年前,舊金山市已經率先實踐了上面的第一條——「檢測後立即治療 (Test and Treat)」,2013年又實施了第二條。這又帶動了其他的一些措施,比如預約醫生的快速通道、追蹤比較麻煩的患者等,拉斐爾正是受益於前者。

這些舉措成效驚人。去年,舊金山市僅新增了302例H.I.V.確診病例,創歷史新低。而在疫情最嚴重的1992年,曾達2332例。

1992年,該市有1641人死於愛滋病。到了去年,只有177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亡,而且其中大多數實際上是死於心臟病、癌症或其他老年病,舊金山市衛生部H.I.V.預防研究的負責人蘇珊·布赫賓德(Susan Buchbinder)博士如是說。

用其他指標衡量,舊金山市同樣居於領先地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2012年估計,在所有受到H.I.V.感染的美國人中,只有39%曾到專科醫生處就診,只有30%能堅持服藥直至達到「病毒抑制」(此時他們不再具有傳染性)。相比之下,在舊金山的居民中,82%的H.I.V.感染者都接受了治療,72%達到了「病毒抑制」狀態。86號病區中的患者要麼沒有醫療保險,要麼依靠公共救濟過活,但他們中的抑制率也已達到了84%。

人口學上的優勢

舊金山市具備一些天然的優勢:有錢、一貫力挺抗H.I.V.鬥爭的政治領導人(他們這麼做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同性戀人群是一大票倉)、密切合作的醫學界。許多抗愛滋領域的高官都曾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一起學習、培訓,並共同完成研究項目。

藉助科技繁榮的東風,10年之內,市政廳的財政預算從50億美元增長到了近90億美元。對於無法獲得聯邦或州府醫保救助的患者,該市提供了自己的醫保計劃:健康舊金山(Healthy San Francisco)計劃。目前它已足以應對聯邦政府AIDS基金的削減。

「我面臨的最重要的預算問題始終是:『按照瑞安·懷特法案(Ryan White,瑞安·懷特是美國抗擊愛滋病和消除愛滋病歧視的標誌性人物,1990年他去世之後,美國國會通過了美國最大的針對愛滋病患者及攜帶者的免費治療法案——譯註)我們應該得到的撥款是不是又被砍了?』 」市長李孟賢(Edwin M. Lee)在接受採訪時說。「2011年以來,我們補上了2000多萬美元的資金空缺——幾乎沒有引發什麼爭議。」

與此同時,金錢也在以一種更為殘酷的方式減輕該市的負擔:飆升的房租令許多貧困居民不得不離開此地。舊金山三分之二的H.I.V.感染者是白人或亞洲人。而縱觀整個美國,63%的感染者是黑人或西裔美國人。與年輕黑人和西裔男性這個疫情增長最快的人口亞群相比,年齡較大、較為富裕、且已經出櫃的白人同性戀男性擁有保險的可能性更高,對各種風險了解得也更加充分。

檢測後立即治療

SFquote但該市最大的優勢之源是願意先行一步,在C.D.C.和W.H.O.這樣的公共衛生機構認可之前,就迅速應用那些在試點項目或臨床試驗中有效的策略。

1983年,該市開設了第一個愛滋病專用病房。1987年,它試用了第一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ZT。1992年,它開始向癮君子們分發潔凈的針頭。

2010年,該市推行了「檢測後立即治療(test-and-treat)」策略,只要患者的檢測呈陽性即儘快給予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2013年,它開始實施預防用藥方案,即使用舒發泰(Truvada,一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主要成分為恩去他濱和提諾福韋——譯註)為無醫保人群免費提供暴露前預防(PrEP)。據估計,該市的男同性戀中有15%正在服用舒發泰。

近期的眾多研究顯示,每天接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者不僅壽命更長,其循環系統中的病毒也極少,即使發生了無保護的性行為,傳染他人的可能性也很小

然而,將防治策略轉變為立即使用藥物治療曾經歷不少困難。該市H.I.V.預防部門的負責人格蘭特·科爾法克斯(Grant Colfax)博士遇到了來自醫生們的阻力,他們反對的理由是:藥物的副作用太厲害,不適合推行發現後立即治療的原則;一部分未感到死亡威脅的患者治療的積極性不高,很可能不好好服藥,以致因此產生抗藥性病毒株。

社區團體也不高興。之前許多社團都跟市政府簽訂了利潤豐厚的合約,負責分發保險套和宣傳抗愛滋指南。根據該市重新起草的新指南,他們還需要協助進行檢測,並提供醫療服務。

「別人指責我們『對H.I.V.過度醫療化』。」科爾法克斯博士說。「這讓我覺得很有諷刺意味。」新增感染率11年未變過。「我們不能再繼續過去的做法了,」他說。

他堅持了下來,並取得了勝利。

為了區別感染者,該市增強了篩檢力度,並創建了快速通道(Rapid program),確保受感染者可以儘快得到醫生的看診(如有必要,甚至還提供去醫院的計程車費),並幫助他們獲得醫療保險。拉斐爾就是該方案的受益者之一。

為拉斐爾診斷的磁鐵診所(Magnet Clinic)去年進行了9600例H.I.V.檢測。這家診所坐落在舊金山市掛滿了彩虹旗的同性戀者聖地——卡斯楚區(Castro)的中心地帶,外觀就像一個明快的手機店:候診區里設有沙發、鮮花、迪斯科音樂和「無盡耽溺姐妹」(Sisters of Perpetual Indulgence,一個男扮女裝的同性戀者劇團——譯註)的照片。在檢查台上方,還懸掛著一些帶有微笑表情的陰莖玩具。

「我們不想讓人覺得這裡像是牢房,」護理部主任皮埃爾-塞德里克·克勞奇(Pierre-Cedric …

2015-06-24

【歐洲/恐同與愛滋】150611 Medical Daily:研究顯示:在歐洲,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HIV的風險較高 / AIDSmeds:恐同讓歐洲男同志忽視HIV

恐同讓歐洲男同志忽視HIV

2015-06-12 AIDSmeds.com 報導 熱線爽歪歪網站 翻譯

分歐洲國家中對同性戀恐懼 ( 編按:homophobia,指對同性戀者的排斥,包括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以下一律譯為『恐同』) 的態度與法律,讓和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 (MSM) 無法取得愛滋防治的服務,也不敢與健康照護的提供者討論他們的性向。一項發表在《AIDS》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者檢視來自EMIS (European MSM Internet Survey,歐洲男男性行為網路調查) 中,和HIV相關的資料,此調查包括35國、174000位男同性戀或雙性戀。他們接下來將此資料和不同國家針對同性戀的全國性法律、政策與態度做比較。

研究者發現國家中恐同程度越高,男同性戀與雙性戀對於HIV的知識便越少,而在這些國家中的這些男性也較不使用保險套。

「我們的研究發現顯示出,與其說感染HIV主要是個人過錯造成的結果,不如說感染風險大部分是由這個國家對同性戀的法律、政策與態度而決定。」耶魯大學流行病副教授John Pachankis博士,在媒體新聞稿中如此說明:「這項研究顯示在恐同國家中,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被相關資源拒於門外,這些資源包括如公開表達自我的心理資源,而這對維持健康是必要的。」
然而,在明顯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其性伴侶數較少,也較不會感染HIV。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在不友善的環境中,這些人較傾向「躲在櫃中」(編按:『出櫃』為LGBT人士表達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相對LGBT人士若果不願意表達,則稱之為躲在衣櫃。) 的緣故。

新聞出處http://www.aidsmeds.com/articles/euro_homophobia_1667_27376.shtml

9698484148_cf6befb575_b 諷刺俄羅斯同志人權低落的行動劇,圖片來源:Flickr

研究顯示:在歐洲,恐同國家中的男同性戀與雙性戀,感染HIV的風險較高

2015-06-11 美國每日醫療網 (Medical Daily) Kristin Magaldi 報導 熱線爽歪歪網站 翻譯

管全球同志(LGBTQ)人權有多處向前躍進,如愛爾蘭的同性婚姻公投獲得壓倒性支持,歐洲仍有許多國家其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仍是主要的問題。一項最新的研究認為這種對性向的壓抑,不只對男同性戀與雙性戀者的心理健康有害,對其生理健康也是如此。恐同聲浪高漲的國家較有可能有HIV感染人數的上升。

這個研究的研究者來自美國、挪威、德國以及英國,研究成果發表在《AIDS》期刊上。首先,研究者針對歐洲各國,藉由檢視過往調查中這些國家的法律與社會態度,他們量度出各國恐同造成的影響程度。接下來他們使用2010年EMIS (歐洲男男性行為調查,此調查包括38國、175000男同性戀或雙性戀)的結果收集其中的資料。研究中檢視了HIV相關服務的使用程度、需求程度以及行為,發現在較恐同的國家與較不恐同者之間存在差異。

他們的發現證實了恐同存在於社會時,的確有提高健康風險的潛在可能。雖然在恐同國家中,男同志因較少性伴侶而較不可能被診斷出感染HIV,但研究者同時發現這些男同志傾向於對HIV認識較少、對於如何防治所知較少,以及較不常使用保險套。也因此,這些男同志的性行為雖然較不頻繁,但當他們的確選擇發生性行為時,感染HIV的風險是較高的。

研究者相信恐同國家中『迫使男同志待在櫃中』,使他們因此不感染HIV的保護效果,不會持續太久。雖然男同志文化的基礎設施在這些國家中並不多,且男同志酒吧與三溫暖很少、相隔甚遠,但是新的約會、約砲app能使男同志彼此見面而不需向公眾出櫃。正因如此,研究者相信壓抑的政策會使這些男同志處於高度風險中。

「我們的發現是令人驚訝的,表面上看起來在那些最恐同的國家中,迫使男同志待在櫃內有效地使他們較為安全,因為他們HIV感染機會的確較低,」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Ford Hickson博士在最近的新聞稿中表示:「但是處在櫃中是辛苦的、充滿羞恥感的,這特別對心理健康福祉有害。而不敢暴露同志身分也使這些人在處理面對性與HIV時,一直是無知、缺乏資源以及技巧的。當科技改變人們相遇接觸的方式後,看似能保護男同志安全的同性戀恐懼,反而在此時使他們暴露在巨大的危險中。」

這份研究並無註明研究中所檢視的恐同國家是哪些國家,但眾所皆知反對LGBTQ的觀點廣泛存在於東歐國家中,特別是俄羅斯。研究者表示只有在這些國家消弭壓迫以利於教育後,HIV感染的風險才能降低。

「先前對於歐洲愛滋防治的研究顯示,在遏阻HIV時有四個關鍵介入手段:廣發保險套、同儕領導的團體教育、同儕推廣的教育計劃,以及使感染者都有機會獲得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ckson 總結道:「所有的健康當局都應能在進行這些服務的同時,也致力於保護性少數的人權。」

新聞出處http://www.medicaldaily.com/gay-and-bisexual-men-more-likely-contract-hiv-homophobic-european-countries-study-337710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編譯:阿上 (熱線愛滋小組義工、爽歪歪網站執行編輯)
2014-06-09

【美國/防治新行動】140609 熱線愛滋小組節譯:美國CDC推行防治愛滋新行動:Start talking, Stop HIV (附宣傳短片)

美國CDC推行防治愛滋新行動:Start talking, Stop HIV
2014-06-09 熱線愛滋小組節譯

美國CDC現正推行的一項愛滋防治運動,名為Start Talking. Stop HIV. (談論愛滋、預防愛滋)。

根據同志媒體Edge的報導,這個活動的策畫過程,諮詢過超過500位男同志。活動是設計給不分族裔、以及在各種關係 (包括一夜情到長期關係)的男同志。旨在鼓勵伴侶之間能更開放的談論愛滋,談論的內容包括:愛滋篩檢以及彼此的HIV狀態;較安全的性行為(包括使用保險套以及從事較低風險的性行為);愛滋藥物,包括事前避病藥(預防性藥物)以及成功控制HIV的藥物;以及健康的關係。…

2014-05-15

【美國/最新防治指南】 140515 風傳媒:防治愛滋新作法 美國推藥物預防

防治愛滋新作法 美國推藥物預防
 2014年05月15日 風傳媒  傅莞淇

 

圖片說明:美國推出以預防性藥物為主的防愛滋病計畫(取自網路)

過去30年來,美國防治愛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是推廣以保險套為主的安全性行為,但聯邦公衛當局14日宣布推動新的防治計畫:向高風險族群提供可預防感染愛滋病毒的藥物。若獲得廣泛使用,這將成為愛滋病醫療史上的「典範轉移」。

抗反轉錄病毒藥物Truvada
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製造的「特魯瓦達」(Truvada)是目前唯一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的預防愛滋藥物。特魯瓦達由惠立妥(Tenofovir)與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組成,副作用包括頭痛、胃痛與體重減輕,但與較嚴重的肝臟及腎臟功能損害相比,已屬較安全的藥物。

2010年以來,已有3件獨立研究證實抗反轉錄病毒(antiretroviral)藥物特魯瓦達可有效地減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且對同志、異性戀族群與藥癮者皆有效。目前特魯瓦達的使用並不普及,每年開出不及1萬顆,但在此計畫納入高風險族群後,年用量可望大幅攀升至50萬顆。

根據新的開藥指南,建議服用特魯瓦達的愛滋風險族群包括從事防護不安全性行為的同志男性、與感染者有頻繁性行為者、與他人共用針頭的藥癮者、及任何與其他高風險者(如藥癮者與未從事防護性性行為的異性戀者)有性行為的人。計畫不包括已受感染者,且要求服用藥物者須每3個月回診檢查。

主動出擊 保護高風險族群
這是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在長期倚賴保險套作為主要預防途徑後的奮力一搏。過去30年,愛滋感染者每年穩定地增加約5萬人,男同志是最高風險的族群。根據CDC在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自2005年至2011年,同性戀男性從事不安全性行為的比率上升了近20%。雖然不能肯定不使用保險套的男同志會乖乖每日服藥,但衛生當局表示他們必須對此有所作為,以避免愛滋病感染爆發狂潮。

著名愛滋病專家佛西(Anthony S. Fauci)對新計畫表達支持,CDC全國愛滋與性病中心主任摩明(Jonathan Mermin)也相信特魯瓦達將拯救更多病患性命。摩明表示,一項科學突破通常需等待10年才能真正獲得採用,「我們希望能縮短這個歷程,並提升病患的存活率。」

官方支持有助打破僵局
自2012年獲得FDA認證為預防愛滋感染藥物後,特魯瓦達並未獲得廣泛採用。一個原因是藥廠並未大肆宣傳特魯瓦達的預防功能,而著重在原本的治療功能上。其次,許多醫生雖然肯定其效用,但依然傾向開舊有藥品;唯有愛滋病專家比較願意嘗試讓病人使用新藥,但未受感染的人不會去看愛滋病專科醫生,只會與一般醫生接觸。

第三,特魯瓦達藥價偏高,每年約需1萬3000美元(約新台幣39萬元)。但國營與私有保險計畫都以將此藥物納入涵蓋範圍,吉利德科學公司也有提供補助計畫。

支持特魯瓦達者製作的反嘲諷T恤(取自網路)

反對者認為,特魯瓦達會鼓勵人們從事未防護性性行為,最後導致更多人受到愛滋感染。部分特魯瓦達的信仰者被諷為「特魯瓦達娼妓」(Truvada Whore)。愛滋病患醫師雅各布斯則認為人們只是不喜歡改變,他大力推動新藥物防治計畫,認為這樣強而有力的官方宣言將會為愛滋病戰役帶來正面的影響。

新聞出處: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news/detail/24876167-dc16-11e3-9580-ef2804cba5a1/?uuid=24876167-dc16-11e3-9580-ef2804cba5a1

 

SongYY補充
所謂接觸前的預防性投藥 (PrEP),是指在尚未接觸到愛滋病毒時,已經投給過抗愛滋病毒藥物;新聞中的Truvada便是美國唯一核可的PrEP抗愛滋藥物,2012年美國食藥局核准時,便引發不少討論。美國疾管局在今年(2014年) 5月14日公布了最新的《為預防HIV之接觸前預防性投藥臨床實務指南》。這份指南有何意義呢?紐約時報在報導中提到,雖然Truvada早在2012年便已核可,但是許多醫師可能是習慣使然,開此處方者並不多。而來自CDC的強力指南或許會改變醫師的處方習慣。

在台灣,Truvada是治療HIV感染者的二線藥物,台灣衛生當局也未核可此藥物在未感染者身上的PrEP預防用途。

 

延伸閱讀
140514 U.S. CDC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V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美國疾管局最新暴露前預防性投藥臨床實務指南原文)
http://www.cdc.gov/hiv/pdf/PrEPguidelines2014.pdf
140514 New York Times:Advocating Pill, U.S. Signals Shift to Prevent AIDS
http://www.nytimes.com/2014/05/15/health/advocating-pill-us-signals-shift-to-prevent-aids.html?_r=0
【美國/愛滋預防藥物】120718 聯合報:美首度核准預防愛滋用藥/預防愛滋1年藥費40萬 我健保可能不給付/附公視新聞影音報導
https://www.songyy.org.tw/action_3.asp?ACTID=ACT12719233420753&myarea=2

2013-04-30

【美國/愛滋防治】130430 中央社:美專家小組籲HIV篩檢例行化/美國之音: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進行廣泛HIV檢測

美專家小組籲HIV篩檢例行化
時間:2013/4/30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預防醫學小組(USPSTF)29日呼籲,所有15至65歲的美國人,無論是否具高風險,都應接受愛滋病毒(HIV)篩檢。這項變革或許有助於減少和HIV篩檢有關的歧視。

  具影響力的美國預防醫學小組提出這項新指南,與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長期建議一致,亦即所有15至65歲的美國人,無論風險高低,都應接受篩檢。

  這個由政府資助、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早在2005年就公布指南,建議高風險個人應接受HIV篩檢。

  專家表示,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這項變革,可能會促使保險公司依據「可負擔健保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提供篩檢給付。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健保法,只要是預防醫學小組建議的預防篩檢,保險公司就必須給付。

  美國預防醫學小組同時建議,未滿15歲或65歲以上族群,若感染風險提高也應該接受篩檢;同時,所有孕婦都應該接受篩檢。

  美國預防醫學小組成員、史丹佛大學醫學系教授歐文斯(Douglas Owens)表示,在某年齡族群的所有成人接受篩檢,可能有助於減少任何與篩檢有關的歧視,並且能鼓勵民眾接受檢查。

  專家根據有關HIV篩檢與治療好處與風險的證據,提出這項建議。最近研究顯示,接受HIV治療,能降低將病毒傳染給未感染者的風險,比例達到96%。

新聞出處: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21030
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進行廣泛HIV檢測
美國之音 04.29.2013

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所有的美國成年人進行HIV的檢測,不管他們是否有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

這個政府資助由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小組星期一公佈了這項建議,要求年齡在15歲到65歲的每個人都要進行HIV病毒的檢測。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公佈的新指導方針與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類似建議一致。

此前,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建議,只有那些高危險的人群應進行HIV病毒的檢測。 HIV病毒能導致愛滋病。

這個工作組說,美國每年有5萬人感染HIV,但是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不知道他們感染了該病毒。

另外一項建議是,不足15歲的少年和超過65歲的成年人,如果他們是HIV病毒感染的高危險人群,也應當進行HIV的檢測。工作組還建議所有的孕婦都要進行HIV的檢測。

這些建議沒有規定人們應多麼經常進行HIV的例行檢測。

新聞出處: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us-hiv-testing-20130430/1651423.html

SongYY補充
eNCA新聞網站一篇標題為〈 HIV screening to quell stigma〉的報導(詳見延伸閱讀),內容提到了:CDC認為污名一直是阻止許多人尋求篩檢的絆礙,而建議某一特定年齡範圍的所有成人都接受篩檢,或許能幫助降低與篩檢相關的污名,進而鼓勵大家受篩。這樣的建議希望能讓HIV篩檢成為醫療服務中很普遍的項目,就像檢查膽固醇或血壓一樣平常。

誠如報導中所言,和HIV/愛滋相關的污名,是造成許多人不願/不敢篩檢、就醫或治療的原因(關於這點,可參見延伸閱讀中,拍得很好的一支新加坡宣導短片)。但是顯而易見的,去污名不可能只透過”建議全民均做篩檢”便可達成。對HIV/愛滋的大眾教育是否足夠?感染者的處境和權益是否獲得保障? 這些或許才是去污名的關鍵所在。篩檢作為防治的一環,有賴於全民對愛滋認識提升、篩檢時重視前後諮詢的教育機會,以及篩檢後續的感染者照護權益保障完善,這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共同發揮防治成效。


延伸閱讀

130430 eNCA網站:HIV screening to quell stigma
http://www.enca.com/world/hiv-screening-quell-stigma
爽歪歪網站關於愛滋篩檢新聞一覽
https://www.songyy.org.tw/action_2.asp?searchdata=TAG%3A%B7R%B4%FE%BFz%C0%CB&searchsubmit=%B7j%B4M
091130 重篩檢 輕衛教 不利愛滋防治:呼籲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討「全民篩檢政策」
http://www.hotline.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CHU1130&Rcg=4303
Be Positive 新加坡愛滋宣導短片 (請記得開啟中文字幕功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PPsS6Ik8dw

2013-03-19

【台灣/愛滋族群年輕化】130319 聯合報:愛滋病年輕化 來勢洶洶

聯合報╱蘇益仁/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台南市) 2013/03/19

台灣疾病管制局的愛滋病毒感染通報已連續三年出現年輕族群呈大幅增加,去年在廿九歲以下的族群新增近兩千例,其中大部分屬同性戀男性感染者,達一千五百多例。對國內愛滋病的防治,此一趨勢確是一大警訊,對國中生以上的下一代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政府有必要成立專案,增加預算,從醫療、教育、網路及心理與社工多管齊下加強防治。

如果依照過去三年增加的趨勢去推估,台灣未來每年新通報案件會以百分之五十比率增加,每年新增三千例個案,以愛滋病感染每個案例的醫藥費用卅萬元估算,將增加政府每年近十億的公務預算,除了人權考量外,將構成政府財政嚴重負擔,累計舊個案費用,未來每年將達百億元。

台灣愛滋病感染模式由早期的異性性行為感染,到了二○○四年起藥物使用(毒癮)者曾連續多年大幅增加達每年三千例,但在疾管局正確有效的政策,包括提供針筒、教育及美沙酮的替代海洛英等措施,以及與法務部合作下,成功地在二○○八年控制下來。但很可惜地,二○○九年起在網路氾濫下,青少年族群受害者開始增加,我們年輕的下一代正在受到愛滋病的無情侵犯。

三月十六日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疾病管制局及成大醫學院聯合舉行的國際年輕族群愛滋病感染的論壇中,國內專家學者、社工團體及防疫單位已經達成共識,針對以年輕男同性戀族群為主的新趨勢,政府及全民必須嚴肅以對,提出新的觀念及新的生物醫療藥物來提供同性戀族群。

尤其是中小學學生性教育、對同性戀性向的正確觀念改變,網路的諮詢及教育應有系統的落實。社會大眾必須正向地接受同性戀族群的權益,由他們的觀點出發去制訂防治政策方能成功。目前已有口服、針劑、肛門殺菌劑及抗體藥物可以提供高危險群事前及事後的愛滋病毒預防感染,已證實可減少百分之五十的感染。

面對下一階段來勢洶洶的年輕下一代愛滋病感染,台灣真的要像核四事件一樣,全民一起參與方能成功,否則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及國家財政將受到空前挑戰。

新聞出處:http://udn.com/NEWS/OPINION/X1/7771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