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愛滋調查】131209 AM730:因信任而不戴安全套 男性預防愛滋存謬誤/新報:近半直男從未測愛滋
2013-12-09
【公告】131216同志諮詢熱線:《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2013全見增修版》索取方式
2013-12-17
【香港/愛滋調查】131209 AM730:因信任而不戴安全套 男性預防愛滋存謬誤/新報:近半直男從未測愛滋
2013-12-09
【公告】131216同志諮詢熱線:《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2013全見增修版》索取方式
2013-12-17

20131210 立報:人權進步 變性擬與醫療脫鉤/20131210 蘋果日報:跨性別者該有的人權/20131121 新頭殼:要改法定性別先手術 跨性別者批:酷刑/20131210 立報:日本教育停看聽:跨性別團體耕耘有成 政府配合展開校園調查

人權進步 變性擬與醫療脫鉤

【中央社電】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陳快樂表示,未來性別變更登記擬不需醫療認定,涉及年齡、戶籍、兵役問題由內政部研議配套。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創辦人吳芷儀表示認同,並說同時這也是重視性別人權、符合兩公約精神的作法,未來民間團體也將持續針對這個議題與內政部討論,共同針對「法定性別變更登記」研擬配套並督促進度及施行。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陳快樂召開「性別變更登記認定要件」討論會,會後決議,「性別變更登記不需要醫療認定的要件」,不再需要精神評估或外科變性手術的醫療認定,若涉及年齡、戶籍及兵役由內政部研議配套。

陳快樂說,9日會議是在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要求下召開,下週人權諮詢委員會將再次開會,內政部也會召開會議討論。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904

 

性別者該有的人權

作者:李逸群(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衛福部於9日針對「性別變更登記」議題召開會議,並初步決議性別變更與醫療脫勾,雖配套措施仍有待研議,然衛福部這樣的一小步,卻是跨性別者人權的一大步,甚至是性別平等議題的一大步,實所幸甚

談到跨性別,則不免牽涉到「性別」與「性別認同」的議題「性別」是個人身上最明顯易見的特徵,對性別的認知同時也劃分了關於性別的種種文化意涵及規範,而「性別認同」即為個人內在對自身所屬性別的認同

跨性別即為用來敘述那些性別認同性別表示有別於社會規範下的人,對部份的跨性別者而言,裝錯身體的感覺,使跨性別者對社會體系中的性別角色感到不適,而這樣的不適感會產生負面作用,對日常生活機能和個人幸福也會有不良影響

以往對於跨性別者的鑑定須透過醫療體系,不外乎是個案管理精神分析鑑定、賀爾蒙服用,和性別重置手術等流程,然常為跨性別者詬病的是,醫療體系認定的出發點在專業人員基於個人學識及專業知識上的推定,而並非由旁觀者的角度,協助跨性別者找到自我的定位,故和跨性別者在個人性別認同議題方面,一直是充滿爭戰的場域衛福部的決議,不只是免除了跨性別者的困擾,同時也是人權進步的象徵。

關於跨性別者的人權議題,筆者認為,人在環境中,生活即為一種個人與周遭環境不斷互動的過程,你我和跨性別者皆然,沒有什麼不同,故跨性別者也應有平等的人權,而人權需要保障,修法是至關緊要的大事,為最低人權的保障,但畢竟不是萬靈丹,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性別教育和社會氛圍的改造,如果這些配套措施沒有做好,則很可能會引起另一波「反壓迫」的爭戰,及更多不幸事件的發生

十多年前林國華的自殺喧騰一時,不僅是性別社會運動的退步,也是社會大眾對「跨性別」的未知和恐懼所造成的壓迫,而導致的不幸事件,這故事告訴我們的是社會對跨性別者歧視的縮影,也突顯了性別教育不足的危機如何讓我們的性別教育不再落入只有傳統兩性的窠臼,並落實對多元性別的認識,破除對跨性別者的未知汙名與歧視,相信會是日後更重要的工作。

真正的人權不在於法律對各族群之間相互隔離的最低保護,而是在於彼此的認識尊重與包容,以及一顆同理的心。期盼政府能加速進行修法及相關配套措施之餘,也能真正平等的落實「非傳統兩性的性別教育」,這不僅是教育,同時也是多數社會大眾與性別議題的互動如此,才能破除對其它性別未知的歧視與迷思。

原文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1210/306779/

 

要改法定性別先手術 跨性別者批:酷刑

衛福部今(21)日舉辦「反性別暴力」論壇,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則率10人來到場外,拉著「停止強制手術」的布條,高喊「看見跨性別,性別即人權」的口號。圖:王立柔/攝

新頭殼newtalk2013.11.21 王立柔/台北報導

衛福部今(21)日舉辦「反性別暴力」論壇,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則率10人來到場外,拉著「停止強制手術」的布條,高喊「看見跨性別,性別即人權」的口號,指出現行法律對於有意變更法定性別的人,規定要先動手術摘除性器官,是殘忍對待跨性別者、陰陽人,也正是自以為進步的衛福部,對性少數所施行的「性別暴力」。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呼籲,政府應立即解決這個人權問題,別再拿「社會共識」當擋箭牌。

在台灣,一個人要怎麼更改身分證上的性別?除了事前要進行精神、智力、經濟能力評估,並符合年齡等限制之外,依照現行規定,女變男要動手術摘除乳房、子宮及卵巢,男變女要摘除陰莖及睪丸;這種作法立基的原則,是傳統性別認定(sex)而非心理性別認定(gender)。

儘管衛福部醫事司曾邀集精神科、整形外科、泌尿科、婦產科等醫學會代表對此開會討論,今年10月仍以「未取得社會共識,不宜貿然實施」為由,對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建議的「放寬變性人性別判定」,打了回票。

而衛福部今天在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啟動「愛擁抱‧不擁暴」反性別暴力資源網,並舉辦研究論壇,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台灣綠色酷兒協會共約10名成員,則在場外召開記者會抗議,表示衛福部辦這個「反性別暴力」的活動,一副好像很先進的樣子,卻加諸國內的跨性別者、陰陽人「強制手術」的性別暴力。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1名女跨男(FTM)的成員季節表示,他雖然身體是女生,但心裡面覺得自己是男生,這並非他草率決定,而是與生俱來。季節的外型打扮較符合傳統眼光中的「男性」,但他指出,這就對他的生活造成一些麻煩,比方說出遊買票要出示證件時,別人看到他的性別欄顯示為「女」,會為他帶來一些溝通上的困擾。而工作面試時,季節也必須配合證件上的法定性別,在自己的身體外貌上作出一些調整;然而,若季節要變動身分證上的性別,就一定要動手術,而不能選擇保留自己身體的一些器官、部位。

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也補充說明陰陽人的處境,表示陰陽人出生時性徵不明,通常由醫生或父母決定在身分證上是「男」或「女」,但孩子長大後,心理性別認定可能跟當初被決定的不一樣,這時候若想更改法定性別,依照規定,竟一定得動手術才能變更。

吳伊婷指出,強制手術並不符合國際人權潮流,荷蘭、英國、德國、奧地利、阿根廷、白俄羅斯、南非、瑞典、愛沙尼亞、西班牙、葡萄牙、芬蘭、冰島、匈牙利、韓國及美國許多個州等等,都不需要變性手術就可更改法定性別,而台灣雖然簽了兩公約,根本只是簽好看的,因為《公政公約》的第7條就規定禁止酷刑,但強制人民變更法定性別時必須失去生育能力,就是一種酷刑。

至於社會上的輿論,吳伊婷表示,最近看到有網友在Facebook上發文,暗示若跨性別者的相關規定放鬆,男人就可以故意變成女人,跑到女廁裝針孔攝影機。她表示,這兩者之間的連結,實在是對跨性別族群很惡毒的中傷,何況要偷窺的人不需要更改法定性別,本來就會跑去偷窺。吳伊婷也指出,通常第1次變更就可以解決大多數跨性別者的困擾,不會有所謂「變來變去」的問題。

吳伊婷強調,人權的問題不能拿「社會共識」當作推託的藉口,何況跨性別在社會上就是少數,到底要怎樣才可以得到社會共識?她呼籲內政部應立即修改現行的規定,讓法定性別的變更,不再需要透過外科手術才能完成。

原文網址 http://newtalk.tw/news/2013/11/21/42129.html

 

日本教育停看聽:跨性別團體耕耘有成 政府配合展開校園調查

(圖說)日本東京淺草寺前,一群穿著學校制服的中學生正在談天,圖攝於2004年5月25日(圖/Gorgo攝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宋竑廣

日本教育主管機關對跨性別學生的權益將有突破性動作,據日本各媒體報導,對於心理與生理性別認同不一致的學生,因學校考慮不周導致不上學等問題,日本教育最高行政機關文部科學省(以下簡稱為文部省),在跨性別權益團體拜訪過後,決定展開調查,認識校園中相關問題的現況

據日本公明黨眾議會議員輿水惠一部落格,跨性別權益團體「gid.jp 和性別同一性障礙者共同生活之會」(官方英文名稱:General Incorporated Association Japan People with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代表山本蘭小姐,與公明黨谷合正明參議員,一起向文部省提出意見書而促成調查雙方會後向媒體舉行記者會,陳述意見書的要旨:還是兒童的跨性別學生,不上學自殺、遭遇霸凌的情形很嚴重,特別對於外在呈現的性別樣貌感到不適,比方女孩子一定要穿裙等規定,希望學校的規定可以放寬,比方允許生理女性穿長褲;輿水惠一認為:「對於跨性別團體提出的所有意見,文部省表示會積極處理,感覺到政府的一大進步

協助陳情的議員谷合正明,有過許多跟弱勢接觸的經歷:姐姐有嚴重的身心障礙,因而認識到社會福利事業的重要;就讀京都大學時期,做過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義工,時常到災區幫忙;大學畢業後進入公司,因業務整併被裁員,有過一段領取失業救濟金與往返求職中心之間的辛苦歲月,因此對於支援學生新鮮人求職的政策非常熱心;曾擔任國際醫療團體的職員,從事人道救援,協助安哥拉、阿富汗難民營斯里蘭卡、伊拉克等地醫療支援計劃;2009年蘇門答臘島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搶先以國會議員的身份到災區視察而廣為人知;另外,他也是原爆症救濟法的主要推動者。

營造生活的友善環境

至於「gid.jp 和性別同一性障礙者共同生活之會」(以下簡稱為gid.jp),2003年創立,2011年登記為法人,擁有1,300名成員(電子郵件通訊錄裡的人數),其下有東京關西不同區域等十個分部,以山本蘭為代表理事,顧問多為醫界出身,包括前日本精神神經學會理事長、埼玉醫科大學前校長山內俊雄,性別法學會理事長立命館大學法科大學院教授二宮周平等七人;社團宗旨為:「維護人權,避免跨性別當事人遭受歧視與偏見,提供交流心理諮商與正確的資訊等服務,及就業等生活支援,營造他們得以正常生活的友善社會

要完成這些目標,需要整個社會的協助。「除了廣泛地對一般市民做演講活動,並促使政府國會、地方自治單位各機關團體等共同努力,讓社會對跨性別有正確的認識與進一步的了解,立法、推行相關政策。藉由這些努力,防止、根絕因為性別或身心障礙等各種不當歧視,期待社會往男女平權等理念的方向發展,並在國際社會之間互相了解」這次文部省能夠從善如流,著手調查跨性別兒童在校園中的狀況,堪稱是他們努力的果實之一。

如宗旨所述,「gid.jp」成立以來,時常辦活動為社群服務,或和社會對話,也不斷跟政府單位溝通。就官網紀錄看,自2006年來,幾乎每個月都有好幾場當事人及其家族的交流會,並不定期舉辦給當事人之外關心跨性別議題的專家與一般民眾參加的論壇;例如以11月中辦的論壇「思考跨性別兒童的處境」,除跨性別者現身說法之外,還找來醫學大學教授精神科醫師醫院性別中心院長、高中老師等專家出席,歡迎教育人士、醫療人士、學者,或當事人與其家人單純關心跨性別的一般民眾等參加。

跨性別學子生活充滿困境

活動文宣寫道:「因對自身性別(與社會認知)有違和感,這些孩子對(與自身性別認同不合的)制服感到嫌惡,因此不去上學,或對依生理性別二分的廁所學校設備、分組方式畢業旅行等感到苦惱,因此錯過或未能盡情享受青春期重要人生經驗;據岡山大學調查,在跨性別學生裡,有不去上學的經驗的人佔24.5%,想過自殺的有68.7%,自殘或自殺未遂的有20.6%,顯示高比例的跨性別學子生活遭困難。」簡要地陳述跨性別學生人權問題的概況。

在跟政府機關的溝通方面,自2004年起,「gid.jp」便收集社群內對醫療上性別認同診斷的意見,向厚生勞動省(日本公共衛生、醫療等領域的中央主管機關)提出意見書;當事人官員、醫生與法律等各界代表,曾就「跨性別性別處理法律」(牽涉變更性別登記等)展開細密的意見交換,從診斷書戶籍登記到手術程度等大小問題都包括在內;為傳播相關資訊給需要的人,會議紀錄提供可下載的簡要版與全文版的兩種文字紀錄,另外也可以選購現場錄影DVD;從會議的氣氛看來,可以感覺到官方與民間之間的良好互動

教育界逐漸重視性少數教育

在跨性別團體等單位的努力下,其權益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教育界也廣泛地感到性少數教育的必要性據朝日新聞報導,寶塚大學看護學部的日高庸晴準教授,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之下,對全國6千名高中以下教師展開民調,發現過半數教師認為教導學生認識跨性別與同性戀有其必要,認為認識跨性別有必要的佔73%,同性戀有必要的也有63%,不過只有14%的教師在課堂上提及性少數(LBG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理由主要是缺乏機會(42%)與完全不了解(26%),或教科書沒寫等。

顯然,就在校園的性別友善程度不夠高比例性少數學生適應困難的同時,性別教育課程的安排與教材的設計上,跟不上教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近四成的老師以為性傾向可以選擇,或有二成六表示無法理解同性戀因性別教育疏漏的關係,教育者自身難免有所誤解。

在台灣,也有缺乏性少數教育的現象。儘管目前民間有同志諮詢熱線等團體,讓老師邀請到校,宣講包括跨性別在內的性少數議題,還有跨性別專用諮詢熱線,供老師或助人工作者等洽詢;然而單單僅供老師參考的性少數教師資源(非課本非必要課程),便引發若干宗教團體的抗議,2011年「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上,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課程組代表呂明蓁老師曾呼籲,不要把宗教等各種議題帶過來,這些教師參考資料沒有宗教人士以為地那麼嚴重

日本教師忙著自我充實

在台灣也很知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一書作者)前教師(自編自演校園電影「沒問題三班」)現任東京都教育委員的乙武洋匡,曾表示對性少數的支持:「日本也早日承認同性婚姻就好了,我兒子是同性戀的話也沒有任何問題」最近他和同志地方議員石川大我對談,認識跨性別學生在校園中的困擾,他認為,相關的教育改革要加緊腳步,並提到自己上小學四年級保健課程時,補充了課本沒有的同志知識,「在青春期階段,深刻認識性少數的教育是必要的」從基層教師到名師,許多日本教師搶在研習與課本改進之前,充實自己的性少數知識,畢竟,苦不能苦孩子,而性少數孩子的苦難,當然也不能等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874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