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校園談性】141104 ETtoday:哈佛大學開設「肛交學習課程」 教大家正確性愛姿勢/爽歪歪節譯外電:哈佛大學主辦學生與承辦單位的理念及回應
2014-11-07
【高雄/講座】141115熱線南部辦公室:「第一次SM就上手」我與女王有個約會
2014-11-08
【美國/校園談性】141104 ETtoday:哈佛大學開設「肛交學習課程」 教大家正確性愛姿勢/爽歪歪節譯外電:哈佛大學主辦學生與承辦單位的理念及回應
2014-11-07
【高雄/講座】141115熱線南部辦公室:「第一次SM就上手」我與女王有個約會
2014-11-08

【觀點/回應反同】141108馮一凡:沃草烙哲學-為了宗教自由,我反對護家盟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爽歪歪網站轉載,僅此致謝。

作者:馮一凡

尤美女委員於本會期抽中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她不僅大方出席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舉辦之「彩虹圍城」活動,甚至允諾將會把「婚姻平權」法案排入委員會審查,並儘速召開公聽會(請見新聞〈同志彩虹圍城 尤美女:10月中旬開公聽會〉)。台灣守護家庭聯盟(簡稱護家盟)日前於其官方網站刊登一篇文章〈美女的盲點〉,回應尤委員近期對婚姻平權法案的動作,我認為護家盟文章裡有一些論點是錯的,以下稍做說明。

1. 婚姻的本質從未改變嗎?

尤美女和鄭麗君委員的提案,都支持修改民法972條:將具有性別分類的男女雙方,修改為不分性別皆可適用的雙方當事人(兩案用詞不盡相同),將更多公民納入婚姻制度的框架。從規則上來看,這只是把婚姻制度適用對象擴大到不限於異性間結合。然而,光是這樣,就已經促成護家盟的重大反彈,他們認為這是改變了婚姻的本質,甚至提出類似「這樣下去會毀壞家庭價值」的極端說法。

但是,讓同性也可以結婚,就會讓婚姻的本質變調嗎?或者說,「改變婚姻的本質」總是值得我們反對嗎?綜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婚姻總是不斷隨著社會變遷,去改變自身內涵,並且必須適應這個社會。例如:妻子是否應當外出工作、養育子女之權利與義務或者女性子嗣財產繼承權等。

這些改變,使得相關的某些權利在過去幾十年變得更穩固,像是女兒可以分配到父母的遺產,女性也被鼓勵出外工作甚至共同負擔家庭開銷等等。凡是對公平正義有合理認識的人,都可以理解這些變動是好事情,但這對某些長輩來說,依然難以想像。例如,我們祖母一輩,恐怕很難想像她們嫁出去後,還可以從娘家分配遺產,因為我們的曾祖父母很可能只想把遺產留給兒子。

現在的職業婦女比30年前多很多,因應這個需求,政府也不斷修法保障婦女工作環境、待遇與福利。這不僅衝擊了婚姻對婦女的想像,也讓丈夫更難對妻子進行經濟控制:當婦女外出工作並獲得獨立的收入,從結果來說,她們對丈夫收入的依賴就變小了。

這些變化在在顯示,婚姻的意義與內涵,正隨著社會的進展而變遷。在傳統婚姻下,女性可能被當成傳宗接代的工具,或者是夫家的傭人。護家盟對於上述社會變遷似乎沒有什麼意見,或許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變化符合他們認定的重要價值,例如:「真愛」、「守貞」、「兒童權益」。然而,為何同性婚姻卻被護家盟嚴厲的抗拒或譴責?

如果我們應該改變父親威權支配婦女的婚姻制度,那麼,我們真的能拒絕改變由異性戀所獨佔的婚姻制度嗎?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讓弱勢取得相對平等的權利,為何護家盟不需要說明他們對於兩者的立場差異?即使不談論前述那些比較正面的婚姻變革,近年離婚率的攀升也是大家關注的社會現象。然而對於護家盟來說,那些「讓我們得以離婚」的法條,似乎又不算是在「消滅傳統婚姻與家庭」了。

如果你擁護傳統婚姻價值,那你在現代社會要勞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在這種情況下,護家盟獨獨針對同性婚姻有強烈的反應,令人匪夷所思。

總結來說,我們很難同意護家盟是依照一致的標準來面對婚姻和家庭議題。進一步來講,我懷疑他們是否真的關注過婚姻的歷史變革,而我也不太相信他們有辦法證明同性婚姻與他們憂心的社會困境之間有什麼密切關連。

2. 誰的暗夜哭聲? 哭聲為誰?

前面說到,護家盟任意將他們憂心的社會現象與同性婚姻連結,其中之一就是護家盟談論HIV的感染狀況,並主張安全性行為其實並不安全。護家盟相信教導青少年如何避孕會鼓勵青少年偷嘗禁果。我覺得這弄混了這兩者的因果關係。教導如何避孕的課程是基於許多青少年對性深感好奇卻不知曉如何避孕,他們若不清楚安全性行為的重要(例如使用保險套),就可能會不小心染上性病或懷孕。唯有教導這些性知識,才能夠讓青少年學會保護自己或者避免一時衝動影響對未來人生的規劃。

護家盟覺得教導避孕會鼓勵性交,於是費盡心思消滅這些會鼓勵性交的「性教育」,並且大力宣傳護家盟理想的「真愛守貞」性教育。若未成年少女因為不小心與男友發生關係而未採取相當措施而懷孕,這十幾歲年華的少女不僅需要為懷孕承受許多身體的不適與辛勞,生產之痛苦更是令人不忍。即便生了小孩,甚至可以復學,當少女為課業忙碌到半夜,還需為早起上學與眾多考試苦惱時,同時不得不擔心那稚嫩的心肝寶貝是否半夜餓醒或哭鬧。少女為著人生的驟然失序與突如其來的責任,感到徬徨失措時,護家盟可曾聽到他們的哭聲?

護家盟還加碼宣示「我們反對對於HIV帶原或愛滋病感染者的『污名」以及「標籤』」,這更讓人無法苟同。從文宣中,我們都知道重複宣導HIV恐懼的就是護家盟。他們抗拒同性婚姻與收養子女,並將其與HIV的傳染連結,借用疾病來促進大眾恐慌,卻沒有好好查證這樣的可能性與因果關係是否科學或有經驗證據。這些做法,都與「反對對HIV感染者的污名與標籤」背道而馳。

一般來說,HIV感染者如果定期回診並配合治療,其實是可以活得很健康;而藉由治療使感染者體液所攜帶的病毒量降低到儀器無法檢測的狀態,這種狀況下從事安全性行為(更別提一般生活碰觸、親吻及擁抱等行為)幾乎不可能傳染他人。是故護家盟的主張可說是毫無根據。此類言論下,感染者真正憂心的是這種不斷被護家盟喚醒的恐懼,其所造成污名與標籤的效果,會導致人群對感染者的歧視與疏離。

想想看,當一位少年因為護家盟反對教授性知識而不小心感染HIV時,會面臨多麼龐大的壓力。因為大眾灌輸的骯髒與罪惡感,連帶自我否定並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甚至面對親密的家人會面臨告知的兩難。因為這樣的污名與標籤,深怕被他人發現知道自己的「狀況」,害怕被眾人排斥與疏離,這些都不是一個十幾或者二十歲的少年可以獨自承受。護家盟的言論不斷地宣傳男同志與HIV的刻板印象與污名烙印而不自知,當這些孩子在夜晚因為這些不可承受之重而獨自啜泣時,護家盟又何曾聽見他們的哭聲?

護家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無非就是希望青少年不要接觸性知識和從事性行為。當我們進一步檢驗護家盟,其主要成員多半為宗教界人士(請見新聞〈捍衛異性戀單偶家庭,各派宗教聯手出擊〉),其中又基督宗教教會成員為大宗。這些教會正是禀持聖經的教誨,進行批評同性戀行為,宣導一夫一妻的真愛守貞概念,莫怪乎護家盟會極力反對教授避孕知識,因為他們的行動是出於對於守貞價值的信念,而不是出於科學知識。這又讓人想到2011年春夏,真愛聯盟即是由輔大神學院生命倫理中心人員發起,結合許多教會團體來反對即將上路的性別平等教育,這些動員與宣傳策略可說是如出一轍。

3. 誰可以決定台灣的前途?

宗教衝突曾導致重大悲劇,如歐洲宗教戰爭,中世紀天主教會的異端裁判所、十字軍東征。西方社會為了阻止悲劇重複發生,發展出宗教自由的概念:國家不應設立國教並確保各宗教彼此互不干涉,而國家也不應該侵害宗教信仰的實踐。

你可以理解,這背後的精神,是阻止宗教團體干涉其他宗教和個人、保障實踐自己選定的信仰的可能性,並保護人民不因為信仰的差異而受侵害。

然而,保障宗教信仰的實踐,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信仰和教條。從宗教自由的角度來看,護家盟的問題,就在於他們的政治意見是奠基於基督信仰裡的「真愛」、「守貞」等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當護家盟批評尤美女是「反對『台灣前途應由2300萬人決定』」時,讓我覺得非常諷刺。因為這等於暗示了:護家盟主張的反對同性婚姻方案,才是所謂台灣的前途。但這不會是台灣的前途,因為護家盟的方案是為了宗教價值設計的,而台灣不是宗教立國。

更重要的是:護家盟的如是行徑,也違反宗教自由。台灣人沒有義務也不需要接受任何一種基督宗教教義的教導,而教會也應該自律,避免侵害他人的宗教實踐;如果以一己之宗教信仰推行並制定為政策或成為政治決定,這恐怕有特定宗教教義凌駕於其他宗教信仰的危險。

當然有時候護家盟的行為與實踐,難以辨識究竟是基於宗教或是公民的角色。我們可以認真且仔細思考,我們可以發現護家盟對於婚姻制度歷史脈絡、HIV污名及標籤議題並無多麼深入之理解及反思,甚至他們的目的可能也不在彼此理解、溝通與辯論(請見〈朱家安/誰讓你以為反同婚人士是來溝通的?〉),而他們只是編織各種光怪陸離的理由來反對同性婚姻而已。

這讓我想到幾年前一部電影《為巴比祈禱》,片中巴比母親的一段話:

「當你們在家裡與教堂說阿門的時候,不要忘了有個孩子正在聆聽。」

就如同電影中巴比母親那段話,無論他們說得如何理直氣壯,許多人們正因此被迫在暗夜獨自哭泣。


備註:

《Prayers for Bobby》Quotes From IMDB

There are children, like Bobby, sitting in your congregations. Unknown to you they will be listening as you echo “amen” and that will soon silence their prayers. Their prayers to God for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and for your love but your hatred and fear and ignorance of the word gay, will silence those prayers. So, before you echo “amen” in your home and place of worship. Think. Think and remember a child is listening.

 

*感謝沃草烙哲學寫作社群提供寫作上的建議與指導

*作者為淡江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

*公民學院交誼廳:http://community.citizenedu.tw/

*沃草公民學院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edu

文章出處:2014/10/31 聯合報UDN專欄「鳴人堂」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447143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網站,梁建裕攝影,爽歪歪網站取材自網路。
圖片說明:2014/10/16立法院舉辦婚姻修法公聽會,護家盟於場外抗議。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