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2013年度鉅獻:完整版微電影《我們 Us 》在Youtube正式上線!
2013-10-09
【觀點/愛滋人權】130902 曾柏嘉:﹤感染者教我的事 ﹥非關對錯:與HIV一起生活
2013-10-10
【公告】 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2013年度鉅獻:完整版微電影《我們 Us 》在Youtube正式上線!
2013-10-09
【觀點/愛滋人權】130902 曾柏嘉:﹤感染者教我的事 ﹥非關對錯:與HIV一起生活
2013-10-10

【觀點/愛滋人權】130819 張正學:﹤感染者教我的事 ﹥可以擁有的幸福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爽歪歪網站轉載。僅向作者致謝。)

2013年8月19日 台灣立報﹤感染者教我的事 ﹥專欄

作者:張正學

農曆7月初,一則肛門如鬼門的訊息,大量的在網路中散播著,指責的是某些感染者在他的社群裡毫無忌憚的散播著愛滋病毒,又說縱然是兩情相悅,也難以認同,感染者似乎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就算有人願意在一起,也不能獲得祝福。

這讓我想起了在權促會諮商室裡的小故事,台灣籍的先生阿明帶著中國籍的太太小蕙緊握著雙手坐在沙發椅上,我拿著申覆申請(外籍愛滋感染者向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可免被離境之要求)的表格,一字一句地告訴他們未來將要準備的文件內容,先生告訴我,因為太太生病了,所以才儘快地回到台灣來,沒想到檢驗到的竟然是愛滋,同時才知道原來自己早就感染。

太太只是靜靜地坐在身邊,似懂非懂地聽著,最後離開辦公室前,對著我說:「我希望我的先生不要離開我,我希望可以繼續留在台灣,不管花多久的時間,我都會把該準備的證件給準備齊全。」

在一次的講座中,我邀請阿文與阿生分享交往的經驗,他們是一對相異伴侶(一位是感染者,一位不是感染者)。阿文在校園社團宣傳片中看見了阿生而感到心動,很特別的是,阿生在影片中自然表露了感染愛滋的身分,但沒有影響阿文想認識他的動力,透過加入社團活動,兩個人漸漸地在一起進而交往,幾個月後他們就發生了關係。

我好奇地問:「你都不擔心嗎?」阿文說:「其實在發生性行為後,我還是有去做檢查,那時候連等候報告出來的時間都還沒有到,我就一直打電話去問篩檢結果,都快把醫院給煩死了。」阿生說:「我很相信我會保護好對方,不會讓對方感染,但我也知道他會擔心,所以我會一直陪著他。」

現在阿文會陪著阿生回診,有時候和醫院個管師聊聊他們的近況,而他們的感染身分現在還是相異,但繼續走下去的決心是相同的。

我想說的是,一個人感染愛滋以後,是否就一定成了復仇機器,一旦與人發生關係,就只是為了造就他人被感染呢?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有許多的情感不因為有了愛滋,就只能有一種答案,有些人可能選擇分離,但有更多人是願意一起共同面對,一起經營情感的。

我們應該要高興的是,對於愛滋,已經越來越多人是接受的,把愛滋當成一個可以被控制且好好預防的慢性病,而看見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情感,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祝福,而非責難別人擁有幸福的可能。

1310312320423391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社工)

原文出處: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2505

台灣立報新專欄介紹:感染者教我的事

台灣社會與愛滋病毒共存邁入第28年,感染人數超過2萬5千人。

在愛滋的領域內,有專責的主管機關、有專法、有特定政策、有指定醫院、有民間團體專門協助,在這個具體而微的小社會,感染者很少自願現身,社會大眾也不太願意主動靠近,明明在同一個社會共存,卻彷彿是兩個獨立運作的宇宙。

「感染者教我的事」由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多位資深工作者共同執筆,隔週2陪你穿梭「那個」宇宙,拉近兩個空間其實只存在想像中的距離。

愛滋權促會官網【感染者教我的事】專欄介紹與文章一覽表
http://www.praatw.org/right_2_cont.asp?id=379

Facebook 留言